首页 百科知识 叶圣陶:一代师表,旧上海风云人物

叶圣陶:一代师表,旧上海风云人物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称他为“一代师表”。叶圣陶把日常的事件集中起来,揭示了人间悲剧,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也就在这一时期,《妇女杂志》发表了叶圣陶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1年初,文学研究会宣布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叶圣陶开始参加了该会的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圣陶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大屠杀中,对革命者益增其敬仰。

叶圣陶:一代师表,旧上海风云人物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诗人、编辑和教育家。他一生平易谦和,质朴无华,殚尽精力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编辑和出版工作者。人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称他为“一代师表”。

叶圣陶,苏州人,生于1894年10月28日。父亲给一家地主做账房,全家六七口人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家境很清苦。他四、五岁时开始认字,6岁入私塾时,已识字三千,字也写得秀丽。少年时,他常随父亲听说书人“说书”,看昆曲,了解了不少历史知识和传说故事,并对文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4岁那年,他进了苏州公立中学。这所洋学堂,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搬袭了日本的一些东西。著名的南社诗人胡石予也在此任教。和他同窗共砚的有顾颉刚、王伯祥、范烟桥、郑逸梅等。进中学以后,他表现了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他图章刻得好,写得一笔篆字,还喜欢做诗(旧体诗)。他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个类似壁报的期刊《课余丽译》,自己写稿,自己刻钢板,自己印发,算是发表文字的开始。

中学毕业后,叶圣陶在苏州城干将坊言子庙一个初等小学里当教员。过了一年,父亲因年老失业,他也被排挤出校。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他开始撰写文言小说,投寄《礼拜六》、《小说丛报》、《小说海》等刊物,共有十几篇,每篇都被采用。他早期的文言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穷愁》中的阿松,失业在家,以卖烧饼养活老母。有一天竟被警吏误作赌徒抓进监狱。花钱赎出来,老母已悲痛死去。叶圣陶把日常的事件集中起来,揭示了人间悲剧,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终南捷径》则写了一个无耻政客,他金屋藏娇,以此结欢其父身居高位的某公子。终南捷径,果然当上了大官。叶圣陶不畏权贵,以这种暴露官场黑暗的作品,干预了当时的生活,表现了极大的政治勇气。

1916年7、 8月间,他和胡墨林女士结婚。次年初,应中学时代的同学吴宾若的邀请,叶圣陶前往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当时,吴为该校校长,由于志趣相投,他们便在小学里搞起了种种教育实验。例如,在学校里创办先生农场、利群书店,开商店、造戏台、设立博览馆、百览室、音乐室、篆刻室,自编国文课本等。叶圣陶还指导学生编演话剧,每周开一次同乐会。

也就在这一时期,《妇女杂志》发表了叶圣陶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他在小说中肯定了妇女能够自立于社会,有利于民生;指出国政不治,是因为家政不修,应当特别着重妇女。叶圣陶当时的思想已经居于一般进步人士的前列。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思想不断输入。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知识界的影响尤其大。叶圣陶则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从中接受了不少新思想。1913年3月,他经顾颉刚介绍,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文学团体新潮社。这时,他一方面发表白话小说,一方面对中国的教育问题和妇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小学教育的改造》、《女子人格问题》等文章,提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改革刍议。1921年初,文学研究会宣布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叶圣陶开始参加了该会的活动。同年6月,他应邀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国文,与朱自清相识,结为莫逆之交,不久,两人又同到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三个月之后,叶圣陶又先去北大,旋至复旦、神州大学教新文学和国文课。1923年起,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叶圣陶最初是作为诗人出现于文坛的。五四时期,他就写了不少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开火的政治抒情诗。“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立即写了《太平之歌》,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愤慨,向人民呼吁:“大家拿出一颗心来,大家牵起两只手来,我们不孤单呀,我们气方壮……要扑灭那恶鬼的猖狂,要洗濯出公理人道固有的辉光!”

从1919至1928的十年间,叶圣陶接连出版了五本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不少篇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他在吴县任教时,喜欢清晨到西汇晓市一走,看看水乡的风俗人情,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当时,一些贫家姑娘沦为歌女,夜里在西汇晓市的“弹指阁”弹唱卖笑,拂晓又临窗操琴练唱。在《寒晓琴歌》的短篇中,他写了这些歌女的身世和遭遇,把生活中的阴暗面揭露给人们看,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悲哀的重载》、《旅途的伴侣》、《火灾》诸篇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地主的残酷剥削下,无以为生,有的进城做佣妇、当工人,有的铤而走险当了土匪的悲惨景象。《潘先生在难中》、《饭》、《前途》、《病夫》等篇则写了下层知识分子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端贫困,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是痛苦无望。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圣陶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大屠杀中,对革命者益增其敬仰。在《冥世别》等短篇中,作者对“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烈士作了热情的歌颂。这些作品证明了叶圣陶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仍和革命者同一步调。

除了创作小说,他还在童话及戏剧领域里辛勤耕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创作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本现代童话集。鲁迅称它“是给中国的儿童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和何明斋合作的童话歌剧蜜蜂》、《风浪》,深为小读者所喜爱。他的著名话剧《恳亲会》,自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不仅被一些学校上演,后来还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

而他于192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则奠定了作家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作家严格地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力求在作品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至大革命失败前后20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探求中国革命何以一再失败的答案,这就使《倪焕之》成了旧中国20多年间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小说主人翁倪焕之,是一个性格上充满矛盾的知识分子。他竭诚欢迎辛亥革命,但随即又对辛亥革命严重失望;他很想在辛亥革命后有所作为,但在不如意时,又很快感觉到人生的悲哀。“五四”运动把他卷进了时代的激流,他离开了乡间来到了都市,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待到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堕入了失望的深渊,终日以酒浇愁,终于得病死去。倪焕之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反映了旧中国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作家在小说中还创造了金佩璋、蒋冰如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具有深刻典型意义的人物,对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3年叶圣陶在上海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后,先是住在闸北永兴路88号,后又迁至闸北景云里,和茅盾邻居。茅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他常常夜里借叶圣陶家的客厅后间开党内会议,叶圣陶从不过问。此时,叶圣陶接触了不少共产党员,他们对他的思想影响较大。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著名诗人、作家、理论家冯雪峰。1928年前后,冯雪峰常给《小说月报》投稿。当时,《小说月报》规定,文章登出之后再付稿费,而冯雪峰、钱杏邨他们都是交了稿就领稿费。当年这些党内作家生活无固定收入,叶圣陶的这种关照很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和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叶圣陶的思想不断前进。“九一八”事变后,叶圣陶和夏丐尊、周建人、胡愈之郁达夫丁玲等20余人,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并筹备机关杂志《文化通讯》。和前一时期相比,叶圣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不算多。但由于思想上的前进,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www.xing528.com)

1930年底,叶圣陶从商务印书馆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此后20年,叶圣陶除了一度去武汉大学任教,一直在开明书店负责编辑工作。他先后参加编辑了《妇女杂志》、《中学生》、《新少年》、《中学生文艺季刊》、《太白》、《申报月刊》等刊物,他严格执行择优采用的原则。不管谁投的稿,只要好作品,哪怕是无名作者写的,也要把它放在头条,丁玲的第一篇小说《梦珂》以及《莎菲女士日记》都是经叶圣陶发现后放在头条的。以后,又替她出了第一个短篇集《在黑暗中》。从此,女作家丁玲就像一颗新星在我国文坛上升起了。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也是叶圣陶发现的。他看了这篇小说后,认为作者很有才华,决定在1-4月号的《小说月报》上连载。于是,24岁的巴金也就一举成名了。

“八一三”战事发生后,开明书店总厂被毁,资产损失惨重。也就在这时,叶圣陶同章锡深、范洗人等毅然挑起了把开明书店内迁到汉口的担子。途中,开明书店内迁的书籍、纸张、机器被毁,他只好于1938年初暂离开明,在巴蜀学校、戏剧学校、复旦大学教了半年书,以后又去四川乐山,在武汉大学执教。1942年,开明书店在重庆重建编辑机构,他回到开明。

这时,他的写作精力主要放在语文教学方面,他和朱自清合作,写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和《国文教学》三本书,他们对于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意见,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虽告结束,而民主革命则方兴未艾。在抗战胜利后的蒋管区,国民党反动派不让人民说话,对图书报刊仍然实行检查制度。叶圣陶积极参加了争和平、争自由、争民主的民主运动。在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双十协定》,继续向解放区进攻后,他更是公开站了出来,反对内战。

1946年初,叶圣陶携全家回到上海。他住的祥径里与陈白尘住的新祥里,相隔很近,两人往来频繁。有一天,陈白尘同叶圣陶要不要到苏北解放区去参观一下。他那时正为安置开明书店编译所的事奔忙,走不开,就让小儿子叶至诚代他去了苏北解放区。叶至诚回来后,叶圣陶要他详细汇报解放区的情况。那时,叶老已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解放区了。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后,对爱国人士加紧了迫害,他们先后杀害了李公朴、闻一多。叶圣陶义愤填膺,他挥笔写了《多说没有用,只说几句》一文,堂堂正正地向国民党反动派表示:“‘人生自古谁无死’,今天,为争取民主与和平而呼号的人士,也没有一个怕死的。”他呼吁人民“要用行动”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

1948年上半年,陈白尘告诉叶圣陶,他的名字已经列入反动派的黑名单,叶圣陶只得躲到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他妹妹家。后来,遵照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决定,叶圣陶于这一年年底,秘密离开上海到达香港。1949年3月初,由香港去北京,参加华北人民政府的革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圣陶担任了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1954年11月又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此外,他又是教育出版社社长,《人民教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解放以后,叶圣陶以最大的精力贡献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包括历史教材)的编辑和语文教学的改进。“文革”前17年间所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教材,几乎每一本都包含着他的心血。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叶圣陶在解放后所写的《从西安到兰州》、《小记十篇》等散文宁静中见热情,淡泊中见明快,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而且在艺术水平上都超过了他过去写的《脚步集》、《未厌居习作》的质量。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几歌《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曾经在千百万儿童中流传过。为了培养文学新人,他写了几十篇评论文章,提出不少文学创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给作者和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叶圣陶不是共产党员。1962年他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79年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副主席。但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追随党,接受党的领导。1980年,他已是86岁高龄了,视力衰退,经常发烧,但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晴窗随笔》十三则以及其他各种杂文十多篇。他还认真总结了一生的教育经验,以及写作、编辑、出版工作等经验,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不幸病逝。

(唐燕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