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叶澄衷:旧上海巨商的传奇

叶澄衷:旧上海巨商的传奇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油坊的女店主凶悍无比,动辄对叶澄衷欺凌辱骂,使他受尽了委屈。脱离杂货店后,17岁的叶澄衷自立门户,仍然驾着一叶扁舟往来于黄浦江中叫卖杂货,他的事业也从此开始了。叶澄衷便乘机抓住这项业务,为美孚大力展开推销。美孚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排挤其他火油公司的渗入,对老顺记的推销采取了优惠政策,以鼓励叶澄衷为其大干。美孚的石油通过叶澄衷终于在中国取得了广大的市场。

叶澄衷:旧上海巨商的传奇

1853年初春的一个中午,在浑黄的进潮中,一艘从宁波方向开来的航船缓缓地驶进了黄浦江。船舱中,一个浙东乡土装束的少年张大着眼睛呆呆地望着越来越清晰的、犹如连绵起伏的小山岗一般的外滩沿江洋房出神:这就是上海?多少人说过的可以落脚谋生、可以发大财的上海滩吗?这个少年就是后来成为沪上名商的叶澄衷。

叶澄衷,浙江镇海人。名成忠,澄衷是他的字。叶澄衷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6岁那年,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家中留下兄弟姐妹共5人,都还年幼,全靠母亲一人白天到田里耕种,晚上在油灯下辛勤地纺织,才勉强地维持着这个家庭。叶澄衷6岁时,母亲曾送他去上过私塾,但不到半年,因为贫穷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中途辍学了。这一经历给叶澄衷幼小的心灵很大的刺激,是他日后办学济贫的一个主要原因。

叶澄衷11岁时,母亲为了使家中减轻负担,将他送到了邻近的一家油坊中去帮佣。在这家油坊中,叶澄衷干一年的活只得钱一缗,外加柴薪一捆。但油坊的女店主凶悍无比,动辄对叶澄衷欺凌辱骂,使他受尽了委屈。过了三年,叶澄衷实在忍无可忍了,一次,在女店主又破口谩骂时,他愤然地回答道:“我以后宁可饿死于沟壑之中,也决不受你的侮辱了!”一气之下,他就跑回了自己的家。

离开油坊之后,叶澄衷在家中无所事事。一个经常来往于宁波、上海之间的乡邻倪先生,眼见叶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便对叶的母亲说,你家的澄衷年已渐长,还是让他跟我去上海滩混混吧,兴许能有碗好饭吃。叶澄衷的母亲早就听说上海是个“好地方”,便用田中的秋谷作抵,借了2000文钱,给叶澄衷作了出门的盘缠。就这样,14岁的叶澄衷一文不名,只是带了希望跟随着倪先生踏进了上海滩。

上海自1843年对外开放为商埠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黄浦江中洋船麕集,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各式各样的冒险家、投机者纷至沓来。外人在上海先后设置了英、法、美租界,在租界中他们开洋行、办银行,建造了大量的码头、仓栈,并开设了一些工厂。上海商市大开,繁华日甚,成了国内的通商大港。

叶澄衷到上海后,倪先生将他荐到了法租界的一家杂货铺中去当学徒。杂货铺老板每天叫他黎明出门,驾着一只小船载货到黄浦江上向来往的船只兜售叫卖,傍晚返回店中。叶澄衷年虽小,但人很聪明,在黄浦江上没过多久他已能和洋船上的外国水手打交道,并学会了一些洋泾浜英语

但这家杂货铺的境况却并不好,店主是一个无能而不治事的人,使店业在日益地衰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澄衷越来越清楚地觉察到这家铺子所处的困境。这样过了三年,在上海滩已开了眼界的叶澄衷各方面都比以往成熟多了,他决定离开这个没有前途的铺子,以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在上海混饭吃。

脱离杂货店后,17岁的叶澄衷自立门户,仍然驾着一叶扁舟往来于黄浦江中叫卖杂货,他的事业也从此开始了。叶澄衷起早摸黑,不避风雨寒暑地干着。黄浦江中外轮上的水手因经常听到他熟悉的声音,又见他一付敦厚勤勉的样子,都很愿意买他的东西。叶澄衷又非常留心并琢磨着生意兴隆之道,因而与人周旋的本领越来越强,诀窍越来越多。他赚的钱大大地增加了。

1862年,叶澄衷结束了黄浦江上的漂泊生涯,将“生意”移到了陆上。他筹措资金在虹口美租界开设了一家小店。同年冬天,又将小店扩大移到了外虹口。商店取名为“老顺记”专门售卖洋货杂物、五金零件、废旧铜铁等。叶澄衷仍如以前一样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亲身经营店中的大小事务。在店中,他还雇佣了一些有能力的得力伙计,开展营业。由于叶澄衷多年来一直和外国轮船上的人打交道、做生意,因此自然地结识了不少洋人。他又能听、能讲英语,便于与外人接触,因此商店的营业重心逐渐放在与外国人的来往贸易上。(www.xing528.com)

当时美商美孚石油公司正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广泛推销火油,上海是其准备打开缺口的重点城市。美孚在上海除委托英商老晋隆洋行作为其代理商以外,另外就委托了老顺记同时为其进行推销业务。其时上海电灯还没有引入使用,火油的需求量很大,而内地的火油市场则更为广阔。叶澄衷便乘机抓住这项业务,为美孚大力展开推销。美孚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排挤其他火油公司的渗入,对老顺记的推销采取了优惠政策,以鼓励叶澄衷为其大干。除了优厚的推销佣金以外,美孚还放宽了对老顺记的收款,特别地规定其可以在进货后的三个月付清货款。当时老顺记在实际推销中一般一个月就可顺利地收到现款,这样叶澄衷就另外获得了两个月的资金周转使用的便利。

叶澄衷在华商中独家经营美孚石油,既可获得大笔的佣金,同时又能额外地、经常地具有充足的资金供其活动,这使他顿时资产倍增,老顺记的业务得以迅猛扩大。虹口一处的狭小门面很快就难以容纳日益发达的营业了,叶澄衷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另外又开设起新顺记、南顺记、义昌顺记、可炽顺记等字号。随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叶澄衷大展宏图,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由城市渗入各地的农村。在汉口、九江、芜湖、镇江、天津营口、宁波、烟台温州等许多通商口岸,叶澄衷都建立了顺记分支商号,专门为美孚推销火油。叶澄衷商号的触角伸到哪里,美孚的火油就推销到哪里。美孚的石油通过叶澄衷终于在中国取得了广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十年不到,叶澄衷也家资万贯,跃为巨富。昔日外乡穷困的小学徒,于今已变成上海滩渐有声名的大资本家了。

叶澄衷将一部分资财用来扩充原有的商号,继续扩大其买办性的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他利用手中的大笔资金开始广泛地投资于上海和外地的其他的一些行业。

叶澄衷以厚资投放于钱庄业,由他经营的钱庄都用“叶永承号”的名义,资金多在白银万两以上。如升大钱庄开设于1897年,资本在2万两以上。叶澄衷经营的钱庄最多时曾达108家,分布于全国各地,“镇海叶家”成为当时上海实力雄厚、声名显赫的九个钱庄资本集团中的一个。上海这时因人口大量的流入,城市化速度加快,房地产业大盛。叶澄衷对此也不甘落后,他开办的树德地产公司在上海一地就拥有地产400余亩。叶澄衷早年是乘船来到上海的,他自己的商号、钱庄又遍布于沿海和内地各省的口岸,因此他对船舶运输业也十分注意和有兴趣。他经营沿海和长江航线的运输业务,自办的沙船多达100余号。在民族工业渐渐兴起的形势下,叶澄衷也投资开设了一些重要的工厂。1890年燮昌火柴公司在上海创办。这是当时上海华商火柴厂中最大的一家,资本额为20万元银元,雇佣工人约800人。每日生产火柴可达30余万盒,产量占当时上海火柴总产量的1/3以上。1897年,叶澄衷又在长江流域的重镇汉口开没了汉口燮昌火柴公司,资本额为42万元,雇佣工人1000多人。叶澄衷通过手下人的钻营,使汉口燮昌还取得了15年的专利权,直至1917年,在汉口没有再出现过一家新的火柴厂。在当地封建势力的庇护下,汉口燮昌垄断了整个湖北省的火柴市场。1894年,叶澄衷在上海还设有纶华丝厂,这是上海机器缫丝业中的一家大型企业,资本达白银10万两、雇佣工人也有100多人。

叶澄衷通过担任买办、从外商方面源源不断地得到了大量的佣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又自己经营了如此众多的工商金融、运输等企业,同样也源源不断地取得了巨额的利润。叶澄衷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这个晚清名商在1899年逝世时,据估计资产已达白银800万两。

叶澄衷晚年对赈济、救贫和办学颇能尽心,所以有人称誉他为“积财而能散财者”。其时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诸省经常发生灾荒,叶澄衷都能输财劝赈。有一年奉天遇到大饥荒,他“首出巨金赴赈”,并大力在同好中筹款,博得了人们广泛的称颂。在上海地方上,他建“怀德堂”,出资白银2万两,存放生息,专门来赡养故友的父母妻子及为己业尽瘁而死的那些无依无靠的家属。又建“忠孝堂”、“义庄”,周济族内的贫困者,还设义塾、牛痘局等教育同族子弟和施药救贫。另外,叶澄衷对于地方上的修路造桥、兴办水利等也都能时尽财力。

叶澄衷从小失学,对此一直引为憾事,极为感慨。他曾自撰联语,说:“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今为蒙童,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1899年,叶澄衷捐出虹口塘山路(今为唐山路)24亩多的土地,并输银10万两,开办“蒙学堂”。但正当筹备之时,叶澄衷竟生起病来,倏然而逝。临弥留之际,他殷殷叮嘱儿辈:“吾死毕竟吾志”。蒙学堂于次年开工,因规模很大,叶的长子又加捐了10万两银子。1901年春,学堂落成。为了纪念叶澄衷,校名就取作了“澄衷蒙学堂”,这所澄衷蒙学堂为沪上的贫困子弟广开大门,因此声名颇佳,人所瞩目。至今,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堂依然还存留着,它的名字仍以创造者的名字命名,称为“澄衷中学”。

(郑祖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