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晋太康时期文学家陆机及其作品与影响

西晋太康时期文学家陆机及其作品与影响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声誉最著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吴国灭亡后,陆机与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陆机像晋武帝太康十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张华颇为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陆机流传下来的诗,近半数是乐府诗和拟古诗。

西晋太康时期文学家陆机及其作品与影响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声誉最著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人(今上海松江),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被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为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陆平原”。他流传下来的诗,共104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

陆机出身名门,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亲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吴国灭亡后,陆机与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

陆机像

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

张华颇为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不料后来在一场司马皇室的内乱中,任河北大都督陆机因兵败被杀,他的弟弟陆云也被诬陷处死。

陆机流传下来的诗,近半数是乐府诗和拟古诗。这类作品中有不少是敷衍旧题、摹拟前人之作,达到了“思无越畔,语无溢幅”的程度;其失在于缺乏个人情感的抒写,所以被后人讥为“束身奉古,亦步亦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艺术风格上,陆机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深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一种雍容华贵之美。这种艺术追求,极大地影响了西晋诗坛的艺术倾向,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的局面。(www.xing528.com)

陆机诗虽然以词藻典雅见长,但是像“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招隐诗》)这类诗句,着意避俗,刻炼太过,见出斧凿之痕,反伤自然之美。这是陆诗的主要缺点,即使是他的名篇《赴洛道中作》也不免于此病。

陆机的赋今存27篇,或感时节之代谢,或悲故旧之丧亡,或抒思乡之情愫,大多篇幅短小,文笔清灵。如《叹逝赋》中写道:“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把亲故凋零的哀伤写得回环往复,曲折情深。陆机的赋中有不少咏物之作,如《瓜赋》,三百字左右,咏物寄怀,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观;《漏刻赋》写景而兼以想象,夹叙夹议,将抽象的时间描写得十分生动。

陆机的赋中最有名的是《文赋》。这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而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既总结了以前作家的经验,也融合了陆机本人创作的甘苦。陆机的文,思想内容比诗、赋更为充实,时有峭健之笔。其中著名的有《辨亡论》,论东吴兴亡之由,归于能否得人,议论滔滔,笔势流畅,可称为西晋论文中最为博大的篇什;《吊魏武帝文》,是看到曹操遗令有感而作,文中肯定了曹操的事功,又对这位叱咤风云的豪杰在死亡面前不能摆脱对家庭琐务的牵挂之情而暗含讥刺,文笔时而峭拔豪放,时而委婉细腻。

陆机《平复帖》局部

魏晋时期死于非命的文人甚多,共同的原因自然是这一阶段政局不稳、兵火四起、人命危浅,文人一旦卷了进去,往往首当其冲;而具体来看,则各有各的死因。幸福的文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文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西晋最富才华的文学家陆机死于八王之乱,他无意中得罪了牵秀、孟玖等小人,遭到了他们恶毒的谗毁,头脑糊涂的成都王司马颖本来很器重陆机,这时竟然匆匆下令杀死了他,造成令人扼腕长叹的一大冤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