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建筑史上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

人类建筑史上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婆罗浮屠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遗迹,距离日惹市西北40千米,是9世纪最大型的佛教建筑物。婆罗浮屠前的佛像浮雕总体来说宣扬的是因果循环、善恶报应的思想。对于佛教信徒而言,婆罗浮屠是佛和人类互相联系的建筑。夏连特拉王国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中部兴建了许多佛塔,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都城日惹近郊的这座“婆罗浮屠”了。

人类建筑史上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

世界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遗迹,距离日惹市西北40千米,是9世纪最大型的佛教建筑物。它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灵深处。

婆罗浮屠大约于公元842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开始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山顶的佛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使这佛塔群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

婆罗浮屠外景

婆罗浮屠是一座由100万块火山岩石块砌成的高大的寺庙建筑。整个佛塔是实心的,没有梁柱和门窗。经过历年的风吹雨打,雷轰电击,地基已大幅下沉,从底层至塔尖的高度,由原来的42米,已下降到31.5米。整个建筑动用了几十万名石材切割工、搬运工以及木工,费时70~80年才建成。

在婆罗浮屠基座之上,为正方形塔层,边长大约120米,每边没有严格保持直线形,而是分5段,边缘都向外突出,打破了生硬的5层方形直角状基座。这样也许是试图用建筑风格来打破香客绕行时所产生的单调感觉。塔层高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在边缘的地方形成过道。第1层方形塔层离地面边缘约7米,其余每层平台依次收缩2米。每边中央有石级直通方形塔身顶上,方形塔层之上又有3层圆形基座,层层收缩,直径分别为51米、38米和26米。每个圆形塔层都有1圈钟形舍利塔环绕,共计72座。

圆形基座中心矗立着主要的大佛塔,高约7米,直径10米左右,里面坐着一尊佛像。3层圆形基座上各有1圈空心的小佛塔,共72座,壁上有方孔,可以看到里面有和真人大小相近的趺坐佛像,按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做“指地”、“禅定”、“施予”、“无畏”和“转法轮”5种手势。因为是镂空的,这72座小佛塔被称为“爪哇佛篓”。

在五层方形的塔层侧壁上,沿着过道,筑有432个佛龛。每个龛内都有1尊佛像,坐于莲花座上。在塔层的侧壁和栏杆处,还有2500幅浮雕,其中1400多幅是关于佛本身故事的,另外1000多幅一部分是关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如捕鱼、种田、打猎、嬉戏等,还有一部分则是些山川风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瓜果蔬菜等。

婆罗浮屠前的佛像

浮雕总体来说宣扬的是因果循环、善恶报应的思想。雕刻风格受印度笈多王朝(公元320~600年)佛教雕刻的影响。如果把浮雕里的画首尾连接起来,其总长可能达到1.6千米。在它们被永久地埋藏以前,有些雕刻工作才刚刚完成,有一块浮雕上面还刻着工匠的铭文,人们甚至可以看到建造者书写时的潦草和漫不经心。

几个世纪以来,到这里参观的信徒络绎不绝。登临这座建筑,按顺时针的方向沿台基而上,达到顶部需要走5千米的路程

首先达到的是塔底,它的四周有一堵巨大的防护墙,也许是在建造佛塔时用来支撑佛塔的。防护墙掩盖了真正的基石,上面饰有160幅浮雕。这些“看不见的”浮雕描述了人类无法摆脱的欲界。

第一层平台开始有走廊。走廊必须按顺时针上行,这是为了尊重宗教仪式上的绕行。走廊的墙上有1300幅浅浮雕,全长2500米。描述的是色界。在这一阶段,人虽已摒弃了各种欲望,但仍然有名有形。(www.xing528.com)

当走完5层代表色界的方形塔身后,一直被栏杆阻挡的视野在这里突然开阔了,人们便进入无色界。此时有一种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感觉。从大地到天空,从有形到无形,这种过渡自然而平和

到达顶部时,突然让人感受到了佛光的产生,光芒四射。人们在经历了佛的一个又一个理论,从“欲望天”一直到达“有形天”时,仿佛从平常的世俗社会上升到涅磐的境界,使灵魂得以升华。

婆罗浮屠全景

婆罗浮屠声名远扬,不仅因为它的规模宏大,而且含义相当复杂。寺庙的每一层四周都有一条通道,由大约1460块经过雕刻的石板建成,还有400多尊宣讲佛教教义的佛像。寺庙的顶部有一座宝塔,代表最后进入涅磐境界。对于佛教信徒而言,婆罗浮屠是佛和人类互相联系的建筑。

佛塔主要结构由这个塔底和建在塔底上的5层方台组成。上部结构由3个圆台组成。其中塔底代表欲界,方坛代表色界,3个圆坛和圆顶塔代表五色界。这一分层式的建筑形式本身就象征着通过修行直至终成正果的全过程。事实上,婆罗浮屠显示着一条通往智慧的道路,它代表着佛教的宇宙观念。还有一种说法是,塔底加上5层方台,3层圆台共10层。人们相信,这个数字代表着10个境界,积德行善最后修成正果的10个阶段。

建筑学角度来看,塔底、方台和圆台3个部分可能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象征3个世界——地域、人间和天堂;一是一座真正的曼陀罗——象征大地的方形结构与象征天空的圆形结构的结合。非常巧妙的是这座建筑从各个方向都能到它的顶端。这种结构的确可以使膜拜者认识到: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他们能够受到指引,并最终获得正觉和拯救。

婆罗浮屠的方台上有432个佛像,在上部的同一圆心的平台上有72个佛像,这些数字不只是一种巧合。由于阶梯把每一圈佛像平分为4组,因此,佛像的总数也就是432和72之和,且除以4以后得到的每一组数字——108和18,可以被3和9整除。就是说,整个建筑显然被设想成数字3的函数,这象征着统一和3的平方——9,而9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数字,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古代印尼人民的伟大智慧。

婆罗浮屠近景

婆罗浮屠的名字是和神秘的夏连特拉王朝联系在一起的。夏连特拉王朝在公元778年~公元864年统治着爪哇中部。而印度尼西亚的建筑史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此,因为在此之前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当地的热带气候早已消亡了。关于夏连特拉王朝和当时的人民,人们了解甚少。他们大概是从爪哇的农业和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中兴起,而且当时已经继承了从印度传播而来的印度教和佛教。不管他们的起源如何,他们的势力在当时一定相当强大,因为夏连特拉王朝控制着爪哇的中部,并将信奉印度教的赞耶王朝驱逐到爪哇岛以东地区,而且最终取代了吴哥“山岳之帝”的位置。

夏连特拉王国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中部兴建了许多佛塔,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都城日惹近郊的这座“婆罗浮屠”了。在婆罗浮屠建成一个世纪以后,佛教王朝夏连特拉的势力开始衰弱,而被驱逐到爪哇东部的赞耶王朝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势力。根据铭文和传说记载,公元850年前后,雄心勃勃的夏连特拉王子巴拉普特拉想成为爪哇的最高统治者,他和赞耶国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终夏连特拉王朝战败并逃往邻近的苏门答腊岛,赞耶王朝在100多年后又重新统治了爪哇。从此,岛上再也没有兴建其他的佛教建筑。随着印尼人主流信仰的改变和佛教的衰落,遍布1.3万多岛屿的佛教建筑逐渐被人荒弃,野草蔓生。

1814年,在沉寂地下400年之后,婆罗浮屠才被欧洲人从浓密的树木下的火山泥中发现。从那时起,又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修缮,它才重新放射出瑰丽的佛教艺术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