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主义文学:《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永别了,武器》显示了海明威在谋篇布局上的艺术才华,并且体现出作品在叙述形式上的诸多现代主义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别了,武器》犹如一首交响曲,以战争与爱情为两根主旋律线,而书中的五个部分就像轮流奏响的五个乐章。海明威试图表明,小说主人公亨利的个性与身份早已被战争的硝烟所掩盖。海明威的这种叙述手法无疑具有深刻的含义。

现代主义文学:《永别了,武器》的艺术特征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显示了海明威在谋篇布局上的艺术才华,并且体现出作品在叙述形式上的诸多现代主义特征。

首先,全书五个部分不但紧扣战争爱情这两个基本主题,而且还像钟摆一样在两者之间来回运动,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建立在一种匀称的动态模式之上:“战争→爱情→战争→爱情→最后的悲剧”。小说在这一框架内主要叙述了主人公亨利两次极为重要而又十分相似的经历:即由奔赴前线转为撤离战场,第一次因身负重伤,而第二次则因对现实的感悟。亨利的这两次重要经历恰好同他与凯瑟琳之间的悲欢离合相辅而行,从而使战争与爱情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别了,武器》犹如一首交响曲,以战争与爱情为两根主旋律线,而书中的五个部分就像轮流奏响的五个乐章。在小说中,这两根主旋律线往往互相交织,彼此呼应,最终形成一个悲剧性的结尾(coda)。小说的这种动态模式和音乐结构不仅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现代主义写作倾向,而且也使作品获得了一定的匀称与和谐,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

其次,《永别了,武器》在叙述形式上同样也别具一格,体现出作品的现代性。这部小说由主人公亨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作为海明威的喉舌和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小说的叙述者最初以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我们”展开叙述:“那年夏末,我们住在一幢房子里……这座小城很美,我们的房子也很好。河水从我们背后流过……”。小说从第二章起改为第一人称单数叙述。有趣的是,直到第五章,读者才刚刚听到与凯瑟琳一起工作的一位护士称“我”为“亨利先生”;而主人公的全名则是到了第十三章他受伤后在米兰的医院接受治疗时才公之于世:

“我的腿和脚受伤了,还有头部也受了伤。”(www.xing528.com)

“你叫什么名字?”

“亨利。弗雷德里克·亨利。”

这种叙述手法暗示了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即人物的性格认同危机。海明威试图表明,小说主人公亨利的个性与身份早已被战争的硝烟所掩盖。同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亨利也面临了“我是谁”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应付的问题”。海明威的这种叙述手法无疑具有深刻的含义。他在向读者暗示,亨利所叙述的不只是其个人的痛苦经历,而是整个“迷惘的一代”共同的悲剧。换言之,我们在小说中读到的不仅是他的故事(his story),而且是一段悲惨的历史(histor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