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代文豪雨果:法国浪漫主义宗师

一代文豪雨果:法国浪漫主义宗师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31年,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爱斯梅拉达因而被判处死刑。《巴黎圣母院》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堪称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它奠定了雨果一代浪漫主义文学宗师的地位。《悲惨世界》七月王朝建立后,雨果公开表示赞成君主立宪制。这一时期,雨果的创作走向了低谷。雨果逐渐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9年大赦时,雨果拒绝回国,以表示对拿破仑三世的抗议。1885年 5月22日,雨果以83岁高龄病逝于巴黎。

一代文豪雨果:法国浪漫主义宗师

时间

1802~1885年

人物

维克多·雨果

没有人会质疑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一生与那个高昂奋扬的革命时代紧密结合,他的作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从而永垂不朽。这是时代的幸运,也是作家本人之幸。

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维克多·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10岁时,随母亲和两位哥哥来到巴黎。雨果天资聪颖,自幼就非常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15岁撰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赛诗会中获得第一名;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集》,曾获得国王路易十八特赐的年金。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本人也成了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85年6月1日,法国为雨果举行了国葬,鸣礼炮21响,仪仗队由12名法国青年诗人组成,100余万送葬者跟随在灵车后面。

巴黎圣母院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引起轰动。这部剧本讲述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同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起义,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www.xing528.com)

1831年,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小说以离奇的情节和对比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中居住着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的畸形人卡西莫多。克洛德对街头跳舞卖艺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动了淫念,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她。爱斯梅拉达幸好被正在巡逻的国王卫队长孚比斯救下。第二天,敲钟人被带到广场上接受鞭笞。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送水给他喝。外表丑陋的敲钟人深受感动。

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英俊的少年军官孚比斯。满怀嫉妒的克洛德于是趁他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孚比斯,然后嫁祸给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因而被判处死刑。在临刑之际,一直暗中爱慕爱斯梅拉达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冒着生命危险将她救出,并安顿在圣母院内。但克洛德唆使教会把她当作女巫法院于是不顾圣母院享有圣地避难权,决定予以逮捕。

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们前来营救姑娘,国王路易十一也派兵攻打圣母院。克洛德乘乱把爱斯梅拉达劫持出圣母院,并威逼她满足其兽欲。遭到拒绝后,克洛德便把爱斯梅拉达交给了追捕的官兵。行刑之日,悲愤交加的卡西莫多将抚养他成人的克洛德从楼顶推下摔死,自己则自尽于爱斯梅拉达的遗体旁。

《巴黎圣母院》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堪称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它奠定了雨果一代浪漫主义文学宗师的地位。

悲惨世界

七月王朝建立后,雨果公开表示赞成君主立宪制。1841年,他进入法兰西学院。1845年,他被封为伯爵,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这一时期,雨果的创作走向了低谷。

1848年,巴黎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雨果逐渐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他因反对路易·拿破仑政变而被逐出法国。1859年大赦时,雨果拒绝回国,以表示对拿破仑三世的抗议。直到第二帝国被推翻后,他才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巴黎。在流亡期间,雨果出版了嘲骂皇帝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和讽刺诗歌集《惩罚集》。雨果还陆续发表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等长篇小说。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苦难人冉·阿让悲惨无奈的一生。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将自己在布鲁塞尔的寓所提供给社员作为避难所,为此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在参与政治斗争的同时,他没有扔下自己心爱的文学创作事业,陆续完成了《凶年集》《九三年》和《历代传说》等著作。

1885年 5月22日,雨果以83岁高龄病逝于巴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先贤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