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朱宁:全球通胀形势堪忧,中国金融改革40问助力应对!

朱宁:全球通胀形势堪忧,中国金融改革40问助力应对!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目前全球通胀形势如何?

朱宁:全球通胀形势堪忧,中国金融改革40问助力应对!

朱 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

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卖空、破产和财务困境、公司财务、大中华地区的金融市场等

必要情况下,央行可以考虑采取较激进的调整,加快加息步伐,以降低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这样才能有效扭转通胀形势。否则,如果不及时调整投资者、消费者心态的话,通胀会长时间存在,就会干扰生产方、消费方经济活动的决策。

目前全球通胀形势究竟如何?走势如何?各国为什么把加息作为应对通胀的首要应对手段?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国还会继续加息吗?就广受关注的全球通胀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兼职教授朱宁。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目前全球通胀形势如何?

朱宁:这次通胀可以说在意料之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均采用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全球通胀。此外,投机行为也是导致短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激发点是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如日本地震、利比亚局势等。

我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包括我国内地的通胀水平都会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原因是美国和欧元区这两个大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到其中央银行希望达到的水平,全球流动性相比危机前有很大的扩展,还是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第一财经日报》:国际油价4月12日大幅下挫,纽约市场油价跌幅超过3%,并拖累其他大宗商品全线下挫,最近屡创新高的铜、棉花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亦同步走低,你认为油价未来走势如何?大宗商品价格又会有何变动?

朱宁:在我看来,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只是一种短期的调整,长远来看,价格依然会走高,因为油价、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主要是由于流动性、投机行为旺盛导致。至于说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关系,我认为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不管欧洲央行还是美联储,其货币政策都有客观的内在标准,都希望把通胀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况且原油等价格上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传递到各国的CPI指数上。

当然,从长期看,油价及大宗商品的价格高涨肯定会继续加剧全球通胀的严重性,欧洲央行已经开始加息,我相信美联储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提前进入加息通道。(www.xing528.com)

《第一财经日报》:说到加息,面对如此严峻的通胀形势,我们看到的是欧洲央行加息了,中国加息了,韩国加息了,菲律宾加息了,是否各国想到的应对通胀的办法就是加息?

朱宁: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曾说过,通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能管住货币就能管住通胀,因此各国目前都把加息作为首要考虑方案。再加上这次通胀维持时间较长,情况又较复杂,而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直接投放大量资金。

有一点与以往不同的是,量化宽松的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如我国的4万亿元政策、美国6000亿美元刺激政策的退出,如何逐渐把流动性收回到美联储,以及美联储如何降低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是除利率调整外需要做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对于通胀的调整,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投资者预期的指导。通胀发生以后,大家期待今后一段时间价格会继续上升,于是继续买入资产,这就会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

我的建议是,各国应加紧加息步伐,还没有开始的,应考虑开始加息;已经开始的,要考虑加快加息的步伐。必要情况下,央行可以考虑采取较激进的调整,加快加息步伐,以降低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这样才能有效扭转通胀形势。否则,如果不及时调整投资者、消费者心态的话,通胀会长时间存在,就会干扰生产方、消费方经济活动的决策。《第一财经日报》:有人认为美国不加息的原因之一是,期盼产生一定规模的通胀,因为美国现在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债务,你怎么评论这一观点?

朱宁:我个人认为国际上以及国内有些评论人士把这个问题妖魔化了。我所接触的美联储官员称,美联储运行有几个非常清楚的目标,过去十年,他们的目标是维持通胀在2.5%左右,保证失业率在5.5%的水平;而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是失业率9.5%,通胀率在1%左右,远远低于他们希望达到的通胀率。而提高通胀率、降低失业率的办法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有可能使物价上涨,以及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刺激就业,推动经济发展,这是美国的一个稳定的长期政策目标。他们定下了这个目标,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当然美国确实有推卸责任之嫌,但我想国际金融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美国这样做了,显然是偏重考虑其本国利益。而各国如何应对,对大家都是一个挑战。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到我国,通胀形势如何?今年我们已经连续三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编者注:在记者采访时,还是三次),大型金融机构已经达到20%的历史高位,你认为还有多大上调空间?加息的空间和时间节奏又会如何?

朱宁:我国内地通胀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时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另外我们是能耗大国,对于大宗商品及原油需求量很大,这些商品价格飙升导致输入型通胀。再加上我们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一些重要的资源价格需要重估,也导致了价格上涨。对于严峻的通胀形势,中国央行也有足够的重视,一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我个人认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还有上调的可能性,我预测利率还会上调最多两次,而且很可能会集中在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也许上调次数会更多,预计有可能再上调一个百分点。

(该文发表于2011年4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为王晓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