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道智慧:现代人义利之辨应如何过关

儒道智慧:现代人义利之辨应如何过关

时间:2024-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的义利之辨(下):现代人义利之辨需要过几关主讲:周桂钿任何时代,义都是对的,因为义的解释不断有所变化。义养心,德增寿,现代人应该怎样把握这个义利的尺度?身与心比较,心更重要,因此养心的义也比养身的利更重要。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却是非常重要的。他从政治大局来考虑义与利的关系问题。

儒道智慧:现代人义利之辨应如何过关

儒家的义利之辨(下):现代人义利之辨需要过几关

主讲:周桂钿

任何时代,义都是对的,因为义的解释不断有所变化。比如说汉朝的时候,子女每天早晨到父母那里请安,都得下跪,现在都不下跪了,因为现在不适应了,这就说明,现在的义跟那时候的义是不一样的。

义养心,德增寿,现代人应该怎样把握这个义利的尺度?应该怎么看待钱、利用钱、拿钱、花钱?在义利上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现代人的“义利之辨”又需要过哪些“关口”呢?

一、要过“私欲关”:做不义的事损人害己吃大亏

汉代董仲舒认为人天生的就有好义与欲利两种心理。因为义与利都是人所需要的。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身与心比较,心更重要,因此养心的义也比养身的利更重要。

极端地说,人没有饭吃,就要饿死;没有衣穿,就要冻死。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物质对于生命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却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做不义的事,不但损人,同时也害己。

为此,董仲舒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他从政治大局来考虑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现实是富贵的人贪得无厌,越富越贪利,越不肯为义,骄奢淫逸,违法害人。贫困的人越来越穷,没有“立锥之地”,“衣马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过着悲惨的生活。这种两极分化,必然造成社会混乱。富者无恶不作,穷人只好落草为寇,社会秩序怎么能安定下来?富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与人民争利,人民怎么能争得过他们呢?

董仲舒反对当官的还搞什么副业赚钱,反对与民争利。他提倡以公仪休做榜样。

公仪休任鲁国相,他办完公事回家,吃饭的时候,就问葵菜价钱,家里人说不要钱,是自己家种的。他听后很生气,说:“我们拿了俸禄,还要自己种菜,这不是夺了菜农的利益吗?”说完就到菜园里,把葵菜都拔掉。他有一次回家,看见夫人正在织布,他认为她夺了女工的利益,就把夫人休了。这是有名的“拔葵出妻”的故事。现在对于公仪休的看法有争议,认为能够参加劳动的国相夫人是多么好,不应该休掉。再说,即使犯了错误,也应该允许改正。

二、要过“金钱关”:现代人该怎么赚钱怎么花钱?

对于钱怎么看待,怎么利用,怎么拿有很大的区别,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里面讲了这个事。货就是货币就是钱,殖就是增加,贷殖就是怎么发财致富;列传就是成功企业家的传。司马迁认为本富为上,即通过生产发展起来的致富那是最高等的;末富次之,末富是加工业、运输业、商业;买卖这些东西,都算末富;奸富最下,什么叫奸富?就是干坏事发财的,比如说违纪违法,坑蒙拐骗,通过这一类事发财,那是最坏的。司马迁这个概括,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

还有一个就是钱怎么花的问题,这应该说更复杂,很多人一天可以花二十万,甚至一个晚上可以输掉几千万,但是我认为他这个不算会花,花钱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现在中国人更重视的是什么?把钱留给子孙,留给儿子,让他享受,一辈子都享受不完,给他留两亿,实际上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孙会不会享受呢?他是不会享受的,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因为钱太多了。汉代有一个人叫疏广,因为他当了皇帝的老师,他告老还乡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很多东西,他带回家之后,今天卖这个,明天卖那个,卖了以后他就请客,请乡里面的人吃,吃了一年,花了很多钱,他儿子很不高兴,就找他父亲最好的朋友,让他去劝父亲,不要把钱吃光了,疏广却说钱留给孩子没有好处,他觉得如果给孩子留的钱多了,孩子的志向就降低了,发奋努力的程度就降低了。(www.xing528.com)

【编辑注评】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财有何用。他也像我这样,还用你留着钱啊,根本用不着,如果子孙不如我,我给他留个金山他三天就花完了,败家子败钱快得很。如此看,赚钱要先讲“义”字,花钱也要有个“义”字在先。

三、要过“亲情关”:在义利上过不了亲情关早晚会倒霉

关于义利之辨,很多人过不了家庭这个亲情关,这个也是一个问题。在儒家的典籍里面有这么一句话,“门内之事恩掩义,门外之事义断恩。”就是门内的事情家庭内部的事情,讲感情,不讲道理,讲道理没脸皮;门外的事,就是义断恩,为什么儒家有时候讲大义灭亲,就是说门内跟门外不一样,要分清楚,因为这两个没分清楚犯错误的实在太多了。

有一个人,是很有培养前途的军队干部,他在军队里面表现非常好,被提拔为少校,让他看管放钱的仓库。他大舅子软磨硬泡要他从里面拿五万元钱出来,说自己回去做生意,赚了钱就还回来,一点也不影响什么。他心一软拿了5万元给大舅子,结果过一段时间,小舅子又来了,说怎么能借给他就不能借给我啊,前前后后少校被亲属借走20万元。仓库年检一查少了20万元,少校贪污公款的问题就被查出来了。律师出主意说你马上把那20万元钱填上,挪用的公款还回来,可以免于死刑,少校的妻子赶快回家跟哥哥弟弟要钱,结果所有人都不肯还钱,少校又拿不出借据,结果被判了死刑。少校妻子最后拿着骨灰盒回家上吊自杀了。这个少校以为自己是好心,最后却害了自己也害了妻子。他就是没有分清楚内外,再亲也不能拿不义之财。

【编辑注评】

“门内之事恩掩义,门外之事义断恩”,这句话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我们看到过无数有作为的官员最后犯错误成为阶下囚,其中很多人贪污腐败并不是自己享受挥霍了,他们或者是亲自为配偶、子女、亲友违规办事,或者是被配偶、子女、亲友打着他们的旗号违规办事,其原因就是过不了这个亲情关。所以说,在义利上过不了亲情关,早晚会倒霉的。

四、现实社会中也要倡导“见贤思齐”

现实中的义利问题普遍存在着。有的科学工作者研究各种添加剂,明明知道重金属有害健康,为了自己的利益,研究出来,销售出去,自己赚了钱,不管消费者死活,这就是见利忘义。“君子喻于义”,说的是道德高尚的君子知道义,能够辨别义与不义。这在大小事中都会表现出来。例如,北京公交车上有一些黄色的座位,上面提示这些座位是让老弱病残孕的乘客坐的。有一姑娘坐在黄色座位上,上来一位老人就站在姑娘身边,她不让座,别的乘客就说这姑娘怎么不让座,有一中年男子拿一张百元钞票拍在姑娘脸上,大声说:“你起来,这就是你的!”她更不好意思起来。中年男子拉她起来。她哭了,“车上还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只要我让座?”好像很委屈。

在网上,对此事还有类似理论:那么多人不让座,为什么要这个姑娘让座?(实际上满车乘客都在让座,只有她不想让。)这个网上作者继续推论:世界上许多官员都在贪污,为什么只将我作为贪污犯?(你贪污了,就是贪污犯。别人贪污了,你知道可以揭发。)这个时代道德滑坡,还提倡道德干什么?(正因为道德滑坡,才更需要提倡道德。)古来都有这样的人,希望在尧舜时代做好人。三千年来,无论哪朝盛世,也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要等纯善时代才行善那就一定会失望的。

【编辑注评】

儒家提倡从我做起,倡导“见贤思齐”,向好人好事学习,这就是义。现实社会中也要倡导这个思想。有个商家付货的时候发现质量有问题,主动全部追回来。表面看损失了几万元,但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客户越来越多,最后赚了大钱。这就是儒商的特色。古代叫义,现在讲双赢,就是互利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