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萨特与《禁闭》:存在主义之谜

萨特与《禁闭》:存在主义之谜

时间:2024-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54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戏剧《禁闭》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之剧烈,不仅在于摧毁城市、屠戮生灵,更在人们的心灵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这中间,首屈一指的要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萨特第一部获得成功的剧作名叫《苍蝇》。次年春天,戏剧写成,名叫《他人》,同年5月首演,大获成功。后来,这部戏改名为《禁闭》,它被认为是萨特最出色的戏剧。一共只有三名演员出场。可见,萨特实际上是呼唤一种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

萨特与《禁闭》:存在主义之谜

054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戏剧《禁闭》

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之剧烈,不仅在于摧毁城市、屠戮生灵,更在人们的心灵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战争期间,人们无暇顾及的戏剧在战后又渐渐恢复起来。战争的硝烟尚未消散,思想界、艺术界已经开始了痛苦的反思:战争是如何发生的?人类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在这深入的反思中,出现了一批极其重要的思想家,难能可贵的是,有几个还用戏剧的形式表达着他们的思想。这中间,首屈一指的要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

萨特第一部获得成功的剧作名叫《苍蝇》。这部戏取材于古希腊神话阿伽门农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特洛伊战争胜利后,阿伽门农回故乡,此时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埃癸斯托斯勾结在一起。天神朱庇特帮助埃癸斯托斯,杀死了阿伽门农。参与此事的人很多,事后都感到身负重罪,求天神宽恕。朱庇特看到民众屈服于他,更加得意,派来苍蝇满城飞舞,以增加民众的负罪感。15年后,阿伽门农流亡的儿子,俄瑞斯忒斯长大返乡,立志替父报仇。朱庇特深感恐慌,想方设法阻止他。王子同姐姐会面,商定好报仇计策,不顾天神的反对,杀死了有罪的母亲和她的情夫。朱庇特知道不可挽回,又转而支持俄瑞斯忒斯当国王,试图收买他,巩固自己的统治。俄瑞斯忒斯毫不领情,断然拒绝,毅然离开城邦。那些象征着罪恶的苍蝇也跟他走了,民众从深重的罪恶感中解放出来。

内战的预感[西班牙]达利

埃癸斯托斯催促克吕泰墨斯特拉刺杀阿伽门农[法国]巴隆·吉汉

萨特不愧为一个创作戏剧的高手,这部戏中矛盾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埃癸斯托斯对俄瑞斯忒斯来说,既有杀父之仇,又有夺王位之恨;王子、公主和母后之间,既有母子之情,又有杀父之恨;俄瑞斯忒斯和民众之间,既有愚昧和清醒的对抗,又有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天神和篡位者之间,充满了利用和反利用的关系……萨特亦不愧为一位头脑清醒的哲学家,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他不是为了表现王位争夺战,也不是为了表现俄狄浦斯情结,更不是为了表现情杀和复仇。萨特抓住了作为人的俄瑞斯忒斯和作为天神的朱庇特之间的矛盾,把这出戏写成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天神的专制意志之间的对抗,表达了一个基本的存在主义思想:人生来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行事,就是天神也不能强迫他。俄瑞斯忒斯斩钉截铁地对天神说:“你是诸神之王,朱庇特,你是石头和繁星之王,是海浪之王,但你不是人类之王!”

格尔尼卡[西班牙]毕加索

萨特于1941年动手创作《苍蝇》。就在前一年,希特勒不宣而战,对法国发起大举进攻,法军一触即溃,仅一个多月时间就被法西斯德国打败,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光荣的法兰西民族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气氛中。萨特这部鼓吹自由、反抗天神主宰的戏剧,正是一部借古讽今的政治戏。正因为如此,在1943年该戏首演时,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敌对分子对它进行猛烈抨击,并迫使其停演;而法国知识界和年轻人对它热烈欢呼,好像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萨特和波伏娃合葬在巴黎蒙巴纳斯公墓(www.xing528.com)

就在《苍蝇》完成的同一年,一位制药厂经理替做演员的妻子,求萨特创作一部戏剧供她演出。次年春天,戏剧写成,名叫《他人》,同年5月首演,大获成功。后来,这部戏改名为《禁闭》,它被认为是萨特最出色的戏剧。

波伏娃

特立独行的萨特

强调“存在先于本质”的萨特是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他在纳粹的集中营里阅读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引发了他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不同意见,由此发展出一套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来。他一生都是个特立独行的斗士。举两个例子: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持续了几十年,但生前他们不反对对方另找性伴侣,也不举行世俗的结婚登记婚礼,死后,他们葬在一起。第二件事,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

《封闭》剧照

这部戏的背景设在地狱。一共只有三名演员出场。加尔散生前是个编辑,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宣扬和平主义观点,又临阵脱逃,被抓住枪决。伊内丝小姐生前是邮局职员,一个同性恋者,出于对表哥的厌恶,她挑唆表嫂抛弃了丈夫,投入她的怀抱。伊内丝的表哥出车祸而死,表嫂深陷爱河,开煤气同她殉情。贵妇人艾丝黛尔生前是个色情狂,蒙骗丈夫,另觅新欢。情夫希望她能生个孩子,她却把生下来的孩子扔到湖里淹死。情夫绝望自杀,她则死于肺结核。这样三个人下了地狱,被关在同一间囚室里。他们本性难移,可惜选择有限,构成了一个奇怪的三角关系:伊内丝爱上贵妇人,极力排斥加尔散;贵妇人追求加尔散,最讨厌同性恋;加尔散则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努力接近伊内丝,疏远色情狂……这三个死鬼,在囚室里争风吃醋、相互猜忌,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两个人的刽子手,陷入永无休止的痛苦中。加尔散的话,说出这出戏的核心思想:“地狱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硫磺、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他人就是地狱”,正是这部戏的主旨所在。从此,这句话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和重要的哲学命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我们仇视他人吗?我们还是听听萨特的解释吧:“有人以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了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然而,我要阐明的却是另一回事。我的用意是说: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可见,萨特实际上是呼唤一种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倡导自由意志,呼唤理解他人,这就是这位哲学家告诉我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