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狄仁杰之果断制止

狄仁杰之果断制止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狄仁杰认为,罪不当死。一次,高宗巡幸汾阳宫,狄仁杰也随行、车驾经过并州,并州长史李冲玄迷信旧俗,认为华服装过妒女词,会遭致风雷之灾,他驱数万民夫改修驰道,以便皇帝通行,狄仁杰闻知,非常气愤,他说:“天子之行十乘万骑,风伯清上,雨师洒道,何用回避妒女啊!”立即制止了这一愚蠢举动,命数万民工返归,唐高宗称赞狄仁杰办事果断,说他“真是大丈夫也!”

狄仁杰之果断制止

一、“真大丈夫

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祖父狄孝绪,曾官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曾官蒙州长史。少年时代的狄仁杰刻苦攻读,专心致学。有一次,门人被害,县支下来调查案情,周围的人都争说与己无关,独狄仁杰仍伏案读书,不予理睬。县支很气愤,责问狄仁杰。狄仁杰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贤圣对话,哪有闲工夫和俗吏说话啊!”县支无言以对。后来,狄仁杰以明经中举,进入仕途。明经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科目之一,狄仁杰最初任汴州参军,不久为人所诬告,此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步使,他召狄仁杰查问,发现狄仁杰有奇特的才能,于是举荐他当并州法曹。在并州都督府,狄仁杰以孝而著称,很受时人尊重,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上调升任掌握刑狱的大理丞。狄仁杰处理刑狱,公正果断,效率极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处理了一万七千人的案子,公平合法,没有一人上诉伸冤。时人都称他断案公正宽大。

仪凤元年(676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狄仁杰判两人免官,上奏高宗,高宗非要定两人死罪不可。狄仁杰认为,罪不当死。高宗发怒说:“这是使我为不幸之子,必须杀了他才是。”狄仁杰对高宗晓之以理:“皇上,自古以来顶撞皇帝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我并不以为然。夏柴时代也许如此,而在尧舜时期就不是这样。我庆幸生活在尧舜一样的时代,不怕皇上听不进我的劝谏。汉代的时候,有一个盗贼盗取了高祖庙堂里的玉环,汉文帝大怒,要把盗贼一家全族诛灭。盗贼交与廷尉张释之处置。张释之按法判处弃市(杀头)罪,上奏文帝,文帝大怒,斥责张释之说:‘人无道以至于此,竟敢盗取先帝明器!我交付廷尉,欲判他灭族之罪,而你却拘守成法,有违我竟宗庙的原意。’张释之免冠叩头说:‘法令该如此判处。今以盗宗庙而灭族,万一有一个愚民挖取了长陵上的一抔土,皇上将以何法惩治呢?’文帝终于认识到延尉的判处是恰当的。今天依照大唐法律,权、范两人并没有犯死罪,陛下却下旨将二人处死,法令如此反复无常,以后还怎么治理国家呢?为昭陵上的一棵柏树而处死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如何看待陛下呢?”唐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怒意稍为缓解,遂免了权善才、范怀义的死罪,流放岭南。据理力争,免除权、范二人死罪之事使唐高宗认识到,狄仁杰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不久便携升他为侍御史,举劾非法,督察郡县。在传御史任上,他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显贵权势,敢于勇敢地向那些恃宠用事、违法乱纪的官员展开斗争。(www.xing528.com)

调露元年(679),司农卿韦弘执在洛阳为高宗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几座豪华的宫殿。特别是上阳宫濒临洛水,一里长的画廊,画梁雕栋,流光溢彩,颇具皇家豪华气派。宫殿建成后,高宗移居东都洛阳。

狄仁杰上疏劾奏韦弘执,说他建造华丽宫殿,是在引诱皇帝追求奢侈。高宗猛然醒悟,免了韦弘执的官职。左司郎中王本立,倚仗皇帝的恩宠,在朝廷目光王法,肆无忌惮,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敢顶撞他。狄仁杰利用手中的监察权力,向高宗上奏弹劾王本立的罪行。但高宗却下旨赦免了他。

狄仁杰再次上奏,他对高宗说:“国家假如缺乏英才,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也不少,陛下为什么要宽大他而违反国家的法律呢?臣愿先受斥逐,为群臣之戒,”高宗见狄仁杰说得有理,只得依了狄仁杰,定了王本立的罪,满朝文武十分佩服狄仁杰的胆量和勇气,对他肃然起敬。一次,高宗巡幸汾阳宫,狄仁杰也随行、车驾经过并州,并州长史李冲玄迷信旧俗,认为华服装过妒女词,会遭致风雷之灾,他驱数万民夫改修驰道,以便皇帝通行,狄仁杰闻知,非常气愤,他说:“天子之行十乘万骑,风伯清上,雨师洒道,何用回避妒女啊!”立即制止了这一愚蠢举动,命数万民工返归,唐高宗称赞狄仁杰办事果断,说他“真是大丈夫也!”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其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执政,第二年,武则天把中宗废为卢陵王,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武则天继续临前称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