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针度与人:一次令人满意的经历

金针度与人:一次令人满意的经历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把金针度与人——序赵志伟大约三年前,李支舜老师赠我一本他所编著的《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笔者也曾与人合编过类似的作文指导书,老实说不如李老师这一本考虑周到、资料翔实。相信读一读李老师的书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李老师正好反其意用之,欲把金针度与人,让学生“自得之”。这是符合他一贯做人秉性的。

金针度与人:一次令人满意的经历

欲把金针度与人——序

赵志伟

大约三年前,李支舜老师赠我一本他所编著的《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我拜读后觉得很实用,对那些渴望有门径可入又苦于无人帮助的考生来说,该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情况也确乎如此,因为此后该书与其编著的《高考文言文训练与应考指导》已分别重印九次和七次,至今好像仍很热销。今年,李老师编著的《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详注通译》又于四月出版,现在又有这本《高中作文技法与应考指导》将出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语文训练体系。这是李老师长期教书、思考、写作的结晶,其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心思是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的。

也许李老师的这几本书可能不入一些语文教育理论家的法眼,以为只是在当今众多的教辅类书中又增添几个品种而已。其实不然,同样的宴席,勉强凑合的与精心烹调的、出自名家之手与出于平常人之手,味道就可能不一样。至少,在我看来,李老师的这几种书有系统性强、材料丰富、讲解精到、方法实用等几大优点。就以眼前这本《高中作文技法与应考指导》而论:全书共五章;从写作基础到题型分类,从各种写作技巧如何创新到关注社会人生、撷取写作素材,从如何开头结尾到怎样写题记,有总讲有分述,有示范有点评,门类众多而线索清楚,纵横交错而布局合理,正可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体看是一个训练体系,分开读又成一篇篇范文;教师可用作教材,学生又能当成范本,加上全书还附录了不少资料以备参考,俾使用者能得心应手、进退裕如。笔者也曾与人合编过类似的作文指导书,老实说不如李老师这一本考虑周到、资料翔实。写作犹如练书法,总要经过临帖、入帖的过程,方能谈创新。如果连基本的法度也不知却侈谈什么“创新思维”那只能是野狐禅。启功先生在谈论书法时说过:“乃知按模脱墼,贤者不为,而登楼用梯,虽仙人不废也。”(《论书绝句》)李老师的这几本书可算得上是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应付高考的有用的“梯子”。如果准备参加应试的考生或者高一、高二的学生能够将李老师的这本书当作字帖一样,老老实实“临”一遍,那么就可以省却许多来回奔波上家教听大课的时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基础扎实了,应试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了。我总以为语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多读多写多记多思,不搞花架子,也不盲目入“题海”,阅读有了基本功,写作也容易上去;作文水平高的考生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也容易得分。高考的题目虽千变万化,却永远不脱“规矩”二字。从极个别人来看,高考阅卷也许会有误差,从总体看,每年语文高考获高分的永远是那些语文基础扎实的考生。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考生上了考场是左右逢源、心手相应地写文章;还是捉襟见肘、豁若涸流般“挤牙膏”;全看你平时的“准备功夫”。相信读一读李老师的书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多年前我初识李老师时,他已是资深的特级教师了,如今又是上海市高中名校的领导。工作繁忙之余,他之所以费心费力为高中生们编写这几种书,我想一是他有教书之余积累资料和写作的习惯;二是他真诚地想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点帮助。元好问有句云:“鸳鸯绣出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与人。”李老师正好反其意用之,欲把金针度与人,让学生“自得之”。这是符合他一贯做人秉性的。我总觉得李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书卷气。前几年我每年带一批本科实习生到他所在的学校实习时,得到他和其他几位老师的热情帮助与指导。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彼此对语文教学有很多相同的看法;我们还曾合作完成过一个“课题”,所以我知道他是能够写长篇理论文章的。正因为此,他就成了我们系里教育硕士特聘校外导师之一。如今讨论语文教育、批评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坐而论道者,须能起而行之;所要加于人者,必可行于己。否则理论高超,陈义过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又有何益?周作人曾说:“名山事业未足为奇,唯能以法施人。念及童蒙委屈敷说,斯乃胜业,值得赞叹。”(《枝巢四述·序》)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能兼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应试能力,并有效果,那么,这样的努力称为“胜业”实在也不为过,是必定会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www.xing528.com)

是为序。

2010年6月于复旦十舍蟪蛄居

(本文作者为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