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叙事导入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叙事导入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导入法技巧点拨一则小巧、经典的故事对人的启发教育远胜于喋喋不休的说教。叙事导入法运用得当,能使文章更引人入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叙写的故事或材料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不能随随便便地乱用故事。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

叙事导入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叙事导入法

技巧点拨

一则小巧、经典的故事对人的启发教育远胜于喋喋不休的说教。引用一则经典的小故事或一则材料来开头是一种不错的开头法。作家方蕾说:“引用故事传说、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但是,引用故事和材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或材料阐述一个道理或某个哲理。如“华夏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的开头:“我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班50个同学各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放学路上》,结果第二天交来的50篇作文里竟有30多个写的是捡钱包的事情,老师哭笑不得,说:‘路上真有那么多钱包供你们捡吗?’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也说明了目前学生作文的一个普遍现象:没有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瞎编一些材料,说空话、套话,结果适得其反,作文无长进。”本文以一则笑话入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瞎编材料、说空话、说套话。

如果,考生能够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那么,这样的开头就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议论。如高考语文(北京卷)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的开头:“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虽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五岁小破孩儿。”这个开头,作者选取生活中极其细微的情节,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自然亲切,既具有生活气息,有富含文化底蕴,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所以,文章开头所写的事件并不一定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要是行文上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就行了。

议论文的开头如果能够借助一两个小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的话,能使文章显得更有趣味性。如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偶然?必然!》的开头:“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当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时,整个工厂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却平静地说:‘这一切源于我几十年的积累。’是啊,有的人的成功看起来只是源于运气,但在那出人意料的成就背后,却是多少辛勤的努力。这样看来,一切又是在情理之中了。”本文作者借助欧拉和斯坦梅茨两个小故事开头,既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偶然来源于必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又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的开头:“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还了回去。终于儿子去当兵了。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受情感因素影响而失去准确判断力的母亲的形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文章的观点:感情的亲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叙事开头的内容可以是作者自身的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实,也可以是富有象征性的寓言故事

用事例开篇,关键在于简洁铺陈。如高考优秀作文《生死之间》的开头:“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文章的开头以几位名人的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祝二人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叙事导入法运用得当,能使文章更引人入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叙写的故事或材料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不能随随便便地乱用故事。

范例导引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www.xing528.com)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

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陶醉于“朝三暮四”的虚妄?

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湖北一考生)

秘诀解读

本文由“朝三暮四”的故事切入,准确找到思维的发散点,并引申联想到现行教育弊端,理直气壮地透析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谓见解独到。用“朝三暮四”的故事来类比如今的减负现状,显示出考生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

最难得的是作者思想的成熟:正确地认识到“减负”不乐观现状产生的根源——高考制度和国家社会经济落后,洞察力敏锐;还能顾全大局,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能够最终达到真正的减负,寄希望于美好未来,对教育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难得。可以说,作者的见解高明、直言不讳和理性的思考是本文成功的几大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