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导入方法及其特点

常见导入方法及其特点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直接导入法、审题导入法、衔接导入法和类比导入法等形式。直接导入,点明主题,指出学习的目的、任务,起到了提纲挈领,统摄全课的作用。运用审题导入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围绕教材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设问、反问、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

常见导入方法及其特点

“教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如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精心编制导言、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各异,加之教育者创造性地融进科学性、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等因素,就使得导入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直接导入法、审题导入法、衔接导入法和类比导入法等形式。

1.直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于教学内容上来。直接导入,点明主题,指出学习的目的、任务,起到了提纲挈领,统摄全课的作用。直接导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直接导入法是各科教学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常常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但教师不宜过多使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自我意识和意志力水平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这种方法往往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审题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指教师先板书标题或课题,然后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可以高度概括教材内容,与直接导入法相比,更突出中心或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内容的探索,同时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运用审题导入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围绕教材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设问、反问、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

3.衔接导入法

这是各学科、各年级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结点,利用旧知识的回顾和引申来导入新知识的技法,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互为因果。作为引出新知识的已有知识内容可以是上一节课讲的或前几课学过的,也可以是其他相关课程学过的。运用学生已学知识来讲授新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由于科学知识本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因此,运用衔接导入法的关键在于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才可以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

4.类比导入法

客观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往往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想,从而实现新课的导入。这种方式有利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在结构和特征上相同或相似,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这时教师就不必把它当作全新的知识逐一讲解,学生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类比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在原有同类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复习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在熟练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或迁移,防止由于知识之间的相似性而发生相互干扰,导致出现知识理解的错误现象。另外,类比导入法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运用不当易造成学生盲目尝试、猜测或死套法则、公式与定理。因此,此方法更适合中高年级使用,特别适用于理科教学。

以上四种导入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新旧知识之间或前后知识、课题之间的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师在运用这类方式时首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异同,围绕新的课题内容来设计合理的导入方式。其次,设计和选择这几类导入方式,还应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不同方式,如衔接导入法与类比导入法在理科教学中运用更为广泛,审题导入法在文科教学中屡见不鲜。根据年龄特点不同,中高年级更多采用直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而中低年级则更多采用衔接导入法。

(二)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演示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例导入法等。

1.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法是由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演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技法。这种导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并能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而应用范围很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可应用。演示的材料和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观教具的演示,也有实验过程的演示,还有现代电声光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演示。今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视听工具的不断涌现,演示的内容和范围更加扩大,在更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演示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www.xing528.com)

运用演示导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演示的内容与方式必须紧扣教材,与新内容密切相关;其二,应根据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选择、检查演示教具,并进行课前试作等;其三,教师尤其应重视随时进行言语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了解观察的任务,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对象,从而使学生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思考,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尽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2.实例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即间接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抽象难懂,缺乏必要的感性基础。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从生产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具体生动的实例来讲,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学科、各年龄阶段的学生。

运用实例导入新课,应注意所选事例要典型、生动、准确,并紧扣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特点。

3.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借助恰当的寓言、典故、传说,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许多故事情节生动,蕴含哲理,容易吸引学生,引发思考。教师所讲故事,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或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要注意选用故事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以上这些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既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又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运用这类方法时应注意处理好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感知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通过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设计这类导入法的重要要求是要找到感性材料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使这种导入成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成为这种导入的延伸和深化。

(三)以设疑问难、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悬念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形式。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教师通过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活动。

1.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结合所讲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置身于矛盾之中,从而产生渴望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种导入法既可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的任务,又为学生创造出积极探索知识的最佳教学情境。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锻炼了思维。提出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不论通过设问、追问或者是反问等什么方式,都要注意找准知识的关键点,从不同角度巧妙提问。

运用以上方法导入新课应注意:第一,问题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问题、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太难,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易,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紧扣教材内容,切不可漫无边际或模棱两可。第三,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情况下提问效果最好。

在课堂教学中,上述导入方式无所谓优劣之分,在选择时应注意:第一,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多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新知识。而语文、外语、政治历史等课程则常借助提问、讲述、例证等方式进行导入。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则常借助演示、动作练习等方式在检查上一环节学习的同时,转入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二,导入方法的选择,还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优势和个人风格进行选择与设计,扬长避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