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大漠中的艰苦创业

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大漠中的艰苦创业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立大漠记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艰苦创业的事迹陕西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发扬苦中干事业、苦中出成果、苦中有作为的艰苦创业精神,扎根大漠,安心尽责,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部队建设。创业就要安心扎根面对恶劣的环境,党委“一班人”没有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每个成员都能够把心安在榆林,根扎在大漠。

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大漠中的艰苦创业

碑立大漠

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艰苦创业的事迹

陕西榆林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发扬苦中干事业、苦中出成果、苦中有作为的艰苦创业精神,扎根大漠,安心尽责,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部队建设。军分区党委连续两年被兰州军区评为先进党委。

创业就要安心扎根

面对恶劣的环境,党委“一班人”没有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每个成员都能够把心安在榆林,根扎在大漠。1992年,原政委马俊杰从条件优越的关中来到榆林,一干就是6年。1994年新一届班子组成后,他亲自带上每位新成员深入到最艰苦的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的定边靖边吴堡等县的40多个乡镇人武部熟悉了解民兵预备役工作。榆林地区的267个乡镇,就有212个留下了他的足迹。1994年5月,夏明德同志出任榆林军分区司令员,报到前,省军区领导找他谈话说,榆林是咱们省军区10个军分区中最艰苦的地方,你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他坦然地说:“请首长放心,榆林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一定会安心尽职地工作。”到职一周后,他就带领机关的几名干部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全区12个县(市)人武部,调查研究,摸清了人武部的现状,按照好、中、差进行了分类排队。人还未回机关,一份由他亲自拟制的《榆林地区民兵预备工作五年整体发展规划》装进了他的公文包。当时有人说:“司令,你能在榆林干几年,搞这个规划干啥?再说,在榆林干工作能守住摊子就不错了,你何必那样认真?”可他说:“我今年48岁,干到55岁,也能干7年,7年时间要做的事很多,在我任职时间内,我要让榆林军分区的机关建设、基层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有新的发展。”三年多来,他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和“抓差、促好、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参谋长郑月龙到职后,他一边虚心学习民兵预备役工作知识,一边狠抓司令部机关自身建设,要求干部战士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做到。去年8月份军分区组织人武部科以下干部集训,他亲自担任副队长,坚持吃住在集训队,为参训学员做榜样。政治部韩文芝副主任,从士兵到副主任,在大漠深处整整奋斗了24个春秋,在职务晋升、家属就业、孩子升学等问题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作大漠深处的老黄牛。

创业就要迎难而上(www.xing528.com)

榆林地区东西宽385公里,南北长263公里,全区4.3万平方公里,大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黄河沿岸和白于山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交通的限制,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制约着民兵预备役工作,特别是基层建设和以劳养武工作,不仅是弱项更是难项。党委“一班人”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首先从这两个弱项和难项开刀,较着“抓不出成效不撒手,不出成果不罢休”的劲儿,6名成员每人每年包干两个县,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

去年10月份,司令员夏明德去府谷县检查工作,沿途到孤山乡武装部,发现该乡武装部历年的资料、文件全部堆放在一个柜子里,各种制度职责牌虽然上了墙,但很不规范。又接连看了高石崖、城关镇等几个武装部,情况都基本相同。他二话没说,返回了分区。第二天他带着两名机关干部拿了分区机关的资料装订盒和制式的各种制度职责牌三上孤山乡,现场办公,从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归类一直到装订、制度牌的悬挂,亲自做示范,并要求府谷县23个乡镇的资料装订和各种制度牌的悬挂15天之内全部达到这个标准。20天后,他又带机关的同志检查落实情况,只见都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他才放心地返回了分区。政治部主任刘梦林在米脂县姬岔乡检查工作时,发现该乡武装部的正规化建设水平不仅低而且缺项较多。他带领部里一名干事,住在乡里按照标准和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使这个乡成为全县的样板。

1995年春节,许多人都在与家人团圆时,夏明德司令员却深入到毛乌素沙漠深处的榆林补浪河乡治沙英雄女民兵连进行调查研究。这个连队组建20多年来,治沙造林闻名世界,军政素质也很过硬,但以劳养武一直是空白。为了使这个老典型全面发展,他亲自负责连队兴办以劳养武实体,白天走村串户调查当地的种养殖业情况,晚上回来在煤油灯下整理调查资料。通过调查,他觉得连队的以劳养武实体只能在种植养殖上做文章。春节过后,他带着自己调查掌握的资料先后拜访了五六位农林牧专家,请教他们兴办种养殖业实体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先后两次到省军区北关农场学习参加现代化养鸡。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制定了女子连兴办养鸡厂的具体实施规划。回到榆林后第3天就到了女子民兵连,一项一项地抓。他一边现场指导兴建鸡舍,一边又派人到榆林市镇川镇购买养鸡所需的各种设施。连队距分区80公里,又是坑洼不平的乡村路,他经常是白天到连队现场办公,晚上回到机关处理日常公务,仅1995年三、四两个月,他先后往连队去了20多次,帮助连队办起了养鸡厂。不仅每年创收2万多元,而且还带动了乡上养鸡业的发展,仅1996年,该乡就新发展养鸡厂50多家。

(原载于《西北民兵》1998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