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哲学:统一员工思想,推动企业前进

企业哲学:统一员工思想,推动企业前进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万物的看法,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21世纪的企业,必须着眼于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哲学思想,以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正确处理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外部的关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前进。

企业哲学:统一员工思想,推动企业前进

二、企业哲学

1.什么是企业哲学

企业文化所宣扬的企业哲学与其他哲学一样,是企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万物的看法,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企业哲学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念,它是企业中各种活动规律的正确反映,并主导着企业文化其他内容的发展方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社会地位,就会形成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必然构成不同的企业发展的道路。

21世纪的企业,必须着眼于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哲学思想,以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正确处理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外部的关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前进。

2.企业成功经营的哲学观念

上述企业哲学既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哲学,必然是企业生产经营成功之道的哲学概括,或者说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营哲学是企业全部行为的一种根本指导思想,其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

当今世界企业成功经营的哲学观念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

(1)质量观 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无声的推销员。

(2)用户观 顾客就是上帝,用户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最终发言权。企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3)创新发展观 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发展;企业经营的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只有思想先行,才能进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乃至市场创新。(www.xing528.com)

(4)竞争观 有竞争才有活力,竞争是防止企业臃肿僵化的唯一办法。

(5)效率观 效率就是成功,就是金钱。

(6)人才观 人才培育成功,事业才能成功;人才培育失败,事业就会失败。

(7)利润观 企业应向社会提供服务,利润不是企业贪婪的表现,而是社会重视企业服务的信任票。

企业经营哲学观念是企业存在和经营规律的反映。它一旦形成,就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即指导企业去能动地认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和企业的资源及合理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适应环境、有效经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企业经营哲学,指导并规范着企业经营方向。它是企业价值观的升华,由一些重要的富有哲理的判断组成,具有精粹、言简意赅的特点,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深刻的内容,因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3.质量管理哲学的思想

制药企业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充分体现了一些质量管理专家的哲学思想。例如,戴明(W.Edward Deming)的管理哲学和体系,主张用系统的方法即戴明循环(PDCA循环)来解决质量问题,主张在检查(check)的同时加强研究(study);主张通过积极合作进行管理的新气候——组织文化,其新气候概念包含了“工作愉快、革新、合作”三要素,做到双赢,并提出管理的十四要点;在深刻知识体系中强调了重视体系、统计理论知识、知识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等。又如,朱兰(Joseph M.Juran)的质量哲理言论中创造了质量三部曲的概念,即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控制。他通过质量螺旋解释了内部顾客的含义,要求组织里面的每一个人必须考虑生产工作流程的中间产品的适用性。再如,克罗士比(Philip Crosby)的质量哲理提出了“一次成功”和“零缺陷”的概念,阐述了质量成本的含义,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四大定理。当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日本一些质量管理专家也都提出许多富有哲理的质量管理言论。例如,石川馨认为,质量不仅仅指产品的质量,而且还指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的质量、公司本身和人类的质量;他简化传播技术性的统计工具(管理的七种工具),并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推动了公司范围内的质量运动以及质量环的运动。

每一个企业在企业哲学的范围内都要回答,为什么要追求质量?这是因为质量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高品质创造高额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质量并非产品到顾客手中才区分出好坏,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而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取得高层主管率先的承诺与参与、组织专业团队、积极推行质量计划、奖励有成就的人员并持续不断地执行与改善,质量管理才能落实。

总之,面对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形势,我国制药企业必须要塑造一个重视质量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塑造一个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质量管理的外在形象。质量文化一旦形成,将成为一面旗帜。在质量文化中,“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地教育及提供智慧型的工具。质量文化是全体员工乐意遵循的质量价值观,这种文化的力量远大于主管的考核与企业的要求。“以质量求生存、求效益、求发展”,“以第一流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与期望”,既应成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也应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众所周知,质量必须以教育为导向。正如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的一句名言:“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工作如果没有以教育方法导入,确实无法进行,也无法生根。我国GMP以及各国的GMP,都在条文中强调了质量管理培训(包括GMP培训)的重要性;ISO 9000:2000等国际标准中也强调人员素质的四个要素,即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