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治术被神化

老子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治术被神化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老学派或黄老之术原来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治术。黄老之术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老庄哲学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老子于是就成为与“道”异名同体的原初神。《史记》中关于老子活了160余岁或200余岁最后“不知所终”的说法,正是当时对传闻的一种真实记录。

老子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治术被神化

黄老学派或黄老之术原来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治术。西汉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41)两代都以此治天下,并具体化为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但黄老之术一旦同神仙家或方仙道合流,便成为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半宗教或准宗教的形态了。黄老之术的核心是老庄之道;老庄哲学或称道家学说,黄帝只是托名。黄老之术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老庄哲学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

武帝即位后,宠信 李少 君、少翁等燕齐方士,大搞炼丹求仙运动。神仙家们受到鼓舞而得寸进尺,希望也像儒学谶纬化一样,建立起一套拥有高深玄妙的神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西汉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方式中受到启发。神仙家认为,黄帝、老子的地位与声望大大高于尧舜、孔子,向黄帝、老子及其学说攀亲,可借其威而张己之信,借其文而扬己之教。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ll3),河东地方偶然出土一口铜鼎,于是方士们便围住汉武帝说开了,称这口鼎出土的时间跟当年黄帝获鼎的时间是同日同时;如果武帝也能像黄帝一样到泰山封禅,便能像黄帝一样学仙升天。又说黄帝当年曾筑五城十二楼来迎接神仙;又说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后得道成仙,最后骑龙上天。这是神仙家攀附黄帝。也就是从汉武帝时代起,神仙家宣扬神仙之说,便都树起了黄帝的旗号。

进入东汉,神仙家又开始神化起老子来。东汉初,具有神仙方术思想的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将老子与圣母并列,把老子列为创世神的尊位上;同时,老子的也被直接人格化而等同于老子本人,即所谓老子者,道也。老子于是就成为与异名同体的原初神。因为在老子《道德经》里,道既是一种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原初浑然体,亦是一种真实可信的万物始原。到了东汉桓帝时代(147—167),老子又被进一步神化,桓帝也像神仙方士道教徒们那样将老子请上神座加以祭祀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后汉书·王涣传》),黄老道的名称也便正式出现了。黄老之术至此正式发展成为黄老道。(www.xing528.com)

那么,神仙家们为何要向老庄哲学攀亲呢?这是因为老庄哲学中有仙意。比如老庄论道,把道说成是天地万物的原创者,是超乎形象的宇宙最高法则;又比如,老庄宣传以尘世为粃糠,以富贵为物累,追求清净无为、静观、玄览、含、抱一、坐忘、虚心和内心的安宁;特别是像《道德经》中的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养生论。《庄子》书中关于真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彻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描绘,简直就是神仙家言。所以,在那一时期,神仙家们、黄老道和早期道教徒便竭力编织和张扬忠于修道养性从而致寿神话。并为汉代社会普遍信奉。《史记》中关于老子活了160余岁或200余岁最后不知所终的说法,正是当时对传闻的一种真实记录。

正是在上述基础之上,东汉张道陵、张角分别创立了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那以后的岁月中,道教放手地利用、改造老庄哲学,并最大限度地汲取中国母体文化的各种养料,成为具有独特的也是气势不凡的神学系统,且集中国士大夫雅文化及民间俗文化于一体,融上层正统思想与下层异端意识为一炉的,足以同外来佛教相抗衡的大型民族宗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