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打造私域品牌:商业模式与IP定位分析

如何有效打造私域品牌:商业模式与IP定位分析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商业模式和IP定位,这是我们做一切的前提。厂长接下来会帮你系统地分析,你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以及你适不适合做IP——你应该自己做IP,还是找人来做。我会以六个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为脉络,带你梳理商业模式与IP定位。做私域,不管是做IP还是操盘手,或者你是老板想搭建自己的私域,你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我的IP定位其实是辅助我的原有业务,做大做强第一曲线。

如何有效打造私域品牌:商业模式与IP定位分析

本节,厂长带你梳理商业模式与IP定位。在梳理之前,先跟你分享一句话:

重要的不是当前的位置,而是认清楚你的方向、速度以及加速度

了解商业模式和IP定位,这是我们做一切的前提。厂长接下来会帮你系统地分析,你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以及你适不适合做IP——你应该自己做IP,还是找人来做。

我会以六个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为脉络,带你梳理商业模式与IP定位。磨刀不误砍柴工,跟着厂长先一起来捋一遍这六个问题。

做私域,不管是做IP还是操盘手,或者你是老板想搭建自己的私域,你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这个问题,可以把人群分为两类。第一类,有闭环。老板或者自由职业者是典型。第二类是无闭环的打工人。

第一类人,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我们叫跑通了商业闭环,要么是卖产品给别人,要么是把自己的时间卖给不同的公司。老板就是卖产品给别人;自由职业者或者一些专门做B端的咨询公司,他们是把自己或者员工的时间卖给不同的公司。

这类人的特点是可以在社会独立生存。

如果说你是第一类人的话,那么恭喜你,相比第二类人,你现在做私域可以更快变现,而变现会持续不断地产生正反馈循环。这个非常重要,会是你持续做下去的原动力

但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打工人,就意味着还需要依附在一个商业体内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虽然你现在没有成形的产品或闭环,但不用灰心,你依然可以做自己的私域和IP。

2020年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小伙,他把自己工作中的学习成长做了一个视频号,不断在朋友圈去分享自己的进步,不断学习和破圈,后来成为一个超级大IP的操盘手,年收入破百万元。

你千万不要觉得,没有产品没有闭环就不能做私域,就不应该去做自己的IP,很有可能你的某个好友就是你的下一个老板,他就在你的朋友圈当中。所以打工人做好私域,也可以是帮助你搞定你的下一个机会的契机,甚至能够成为你创业跳板

你如果看了前言,就知道我做贸大校友汇的经历。最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打工人做的私域,慢慢找到了一个新创业机会,机会清晰之后果断辞职,全身心投入其中。

虽然你现在是打工人,可能会走得慢一些,但是只要方向没错,怀抱耐心和信心,做一些短期的没有直接收益的事情,这对于你的人生来说其实相当有意义。所以,重要的不是当前的位置,而是认清楚你的方向、速度以及加速度。

这个问题针对打工人,而不是老板。

在这里,我可以给你提供一点思路。如果你本身就非常爱输出和分享,不管是写文字、发语音、录视频还是做直播,你就天生适合做IP。如果你本不怎么爱分享,但是你愿意为了自己的野心去改变自己,那么你也一样适合。

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欢创作和分享。特别是高中的时候,我最不擅长的学科就是语文,最恐惧的事情就是写作文,每次写完了作文我简直如释重负。

但是在大学期间以及工作后,我发现写作是一个在社会中生存不可或缺的技能,所以我硬是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写手。

同样,我以前不爱做直播,也不爱讲课,但是我发现,未来直播、授课都是极其重要的技能,所以考虑到未来10年的规划,我硬是把自己逼成了直播小能手。

这就叫刻意练习。

最后,如果你不爱抛头露面,不擅长也不愿意在这方面去突破自己,那么你可能不太适合做IP。但如果你心思缜密的话,可以选择做一个幕后操盘手,这也是在做IP之外的一条发展路径。我也曾经是一位操盘手,花多年时间包装IP,做幕后的累活、细活、重活,这也很有价值。

其实并不是。做私域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当然如果两个都满足,那就更适合。

第一,高客单价。比如,几十块钱的产品就属于低客单价。3000元以上一般就算是中高客单价,1万元就属于典型的高客单价。

第二,高复购率。如果不是高客单价,但产品是高复购型产品,也适合做私域。比如社区生鲜。买菜属于低客单价,但复购率特别高,客户每天都要买。像2020年大火的社区团购,很多小区团长疯狂地加当地小区居民的微信号,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卖菜。

那么低客单价、低复购率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比如剪刀。买一把剪刀可能会用好几年,剪刀价格也低,一般也就几块钱。打火机也一样,没有人会为了买一个打火机扫码加微信。这种产品不适合做私域,比较适合走渠道货架。

在本书“产品力”一章中,厂长还会带你用数理逻辑计算清楚,为什么低客单价、低复购率的产品不适合做私域。

很多人都跟我说想做私域。但聊了几句之后,我发现他们其实没有想清楚。

对于已经有成熟闭环的创始人来说,他们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通过私域去辅助原有业务,第二类是通过私域去做新业务。这两者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很多老板在跟我连麦的时候,都没有搞清楚这两个是什么,也没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我来捋一捋。

辅助原有业务,是继续做大做强第一曲线,做大原有的业务,把私域作为精细化运营已有客群的一种方式。

而做新业务,是要做第二曲线,相当于开辟新的战场。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以前我的IP名字就是我的本名,叫“肖逸群Alex”,我做的是励志、成长类的视频,比如,讲费曼学习法,讲怎样在职场中更快地晋升,讲学习有哪些小技巧,讲PDCA戴明环……这些都是针对我公司原有的客群,即职场人群。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的IP定位其实是辅助我的原有业务,做大做强第一曲线。

但是我发现,做了半年之后没什么感觉。虽然我在这半年变现了230万元,但是我们公司靠着私域一年就赚了6.3亿元,我做IP的营收贡献还不到1%,也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新的业务模式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流量而已。

于是我会思考:我的投入究竟有什么产出?仅仅作为公司的一个获客渠道吗?那我的时间投入带来的价值太低了。(www.xing528.com)

我意识到,我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继续投入时间做公司的第一曲线,而是要尝试探索新业务模型,做公司的第二曲线,这样对公司的业务才更有意义。

所以在2021年1月,我给自己重新做了定位,改名为“私域肖厂长”。虽然说也是卖课程、付费社群等圈子产品,但是它的客群完全不一样了。

新的定位,是面向以中小微企业主为代表的新人群去做操盘手的课程,增长模型也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新战场,做这件事需要更多投入。以前,我只要做内容和拍广告就可以,但现在做新业务就会累很多,需要跑新产品,很累但是很有意义,对我们公司的意义也完全不一样。

这是每一位创始人做私域时,都要厘清的核心目标。

不论是辅助第一曲线还是开辟新战场做第二曲线,两者都需要创始人投入,但是需要你投入的量级是完全不一样的,时间、心力和风险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种稳赚,第二种可能会血赔。第一种花上30%的时间就可以,但第二种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所以,作为时间宝贵的创始人,你一定要想好目标再开始做。也许有些老板会把失败归咎于员工,但本质上其实是老板自己没有想清楚。

我们讲一下创始人做IP的优势。

第一,有内容。创始人一般有很多的经历,能讲很多故事,这是天然的内容。

第二,创始人“有料”。要管一家公司是很考验人的事情,得经历很多次社会的毒打,但是对创始人的锻炼也显而易见。多年创业之后,你天然就会成为一个经验丰富、超级有料的IP。

第三,创始人不会离开公司。这一点很重要。

第四,创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IP给公司省去代言费。比如,小米的雷军、格力董明珠特斯拉的马斯克。

第五,创始人大概率长期连续创业。我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我觉得我这辈子可能都很难接受再去给人打工了,所以以后我一定会长期创业。站在这个维度去思考的话,做自己的IP对于长期创业是有帮助的。

老罗也是个连续创业者。不管经历如何的起起伏伏,他只要有IP,都可以逆风翻盘,即使欠债6亿元,依然可以上演一出“真还传”,从逆境翻身。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我很难保证自己以后是一帆风顺的,有IP,有个人品牌,会成为我受用终身的资产,这也是我做IP的一个原因。

优势有很多,做IP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你的影响力和你公司的收益等。但做IP一定是有挑战的。

我这里列了三点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时间、精力问题。这一点会让大部分的创始人望而却步,因为做IP真的很辛苦,得一直悬着。

创始人做IP,意味着要管公司,要产出内容,又要运营自己的圈子,还要学习,分别对应管理模式、创作模式、社交模式和学习模式。这四个模式加在一起,吞噬掉了我大量的时间,若不是我有着拼命三郎的性格,每周工作上百小时,根本做不下来。所以对很多做IP的创始人来说,时间是不够用的。

我之所以能投入那么多精力在第二曲线,也得益于过去几年公司培养的操盘手团队比较成熟。我非常感谢公司的合伙人以及其他核心骨干,他们帮我分担了很多管理任务,让我能够脱身出来,花更多时间做这个IP。

所以如果你现在公司内部一团糟,自己还管不过来,我建议你还是先把公司理清楚,再考虑自己做IP。

第二个挑战,思考型的创始人往往不善于表达。有很多创始人话不多,但非常善于抓住本质。这个特点可能在做IP的过程中不讨喜,因为会有很多沟通表达的场合。比如,在直播间,如果你一分钟就说几句话,虽然每句话都是要点,但是很可能一个人进来看了10秒钟,觉得你的表达太无趣就走了。

这种创始人做IP其实是蛮有挑战的,而且可能你很难用几个月的时间迅速做到真正的改变,需要长期大量刻苦地练习。

为了练习写作,我从此次创业的早期开始,每周都会写一篇周报,这样过了5年,我光周报就写了几十万字的内容。这些大量的刻意练习,让我在写作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结果。

所以思考型创始人如果不善表达,那么做IP的话,可能短期内很难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除非你有足够的决心。

第三个挑战,IP创始人容易被吃“人血馒头”。特别是当你发生了一些负面事件的时候,一般来说,你的势能越高,你摔得就越惨。在IP势能高的时候,你会被无数人盯着;而当你跌落神坛的时候,负面消息会成为媒体获取流量的素材

之前OFO公司一路融资、高歌猛进,创始人成为“90后”创业典范,后来融资受阻,公司业务急转直下,负面消息一边倒,都在消费OFO创始人之前累积的势能。此类稿件容易受到大众关注,所以媒体会不断报道,这也是每一位IP创始人需要去警惕的一件事情。

我建议,你在自己开始做IP之前和做IP的过程中,都要认清楚这些优势和挑战,这可以更好地帮助你梳理清楚,是否应该自己去做IP。

这个问题很尖锐。非创始人做IP,而作为创始人、公司一把手的你,跟你伙伴的绑定模式、分手模式都想好了吗?

有一句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哪怕是合伙人,一起走3年就可以算是对公司非常敬业了,而要是能够一起走5年,就是非常长的时间了。

我知道有一家B轮教育公司的IP就是合伙人,在花光了投资人的钱之后,他还是离开了公司,而他的离职,对公司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公司过去几年把所有的流量、曝光,都投到合伙人IP身上,可想而知,合伙人IP的离开对这家公司会有多大的影响。

别说合伙人,夫妻和血亲之间都不一定能长期绑定,偶尔还会翻车。所以如果是合伙人或者员工做IP,创始人一定要意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所谓的忠诚。一个人火了之后,会面临无数的外界诱惑,而他之所以留下来,只是因为外界的利益还不够大、自己的势能还不够强而已。哪怕他自己没有出去干的心,他身边的一些骨干在关系近到一定程度后,也会怂恿他离职,并且跟他出去一起干。

千万不要考验人性

在员工IP或者合伙人IP足够大的时候,还有一种很彻底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公司的大股东身份给到IP。厂长知道,业内有几个顶流大IP就是这种情况,公司创始人就是这么来处理的,把一半以上的股权给了大IP,从而让IP长期绑定。

作为创始人,如果你希望非创始人做IP,一方面,协议一定要提前签署,同时把控好三点——绑定模式、利益分配方式和分手方式。但是即使已经签约了,也可能抵不住夜长梦多和人心变化。所以对非创始人IP,请三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