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已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临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指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技术自主创新体系。[6]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中国已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临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指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技术自主创新体系。

【注释】

[1]余永定:《见证失衡》,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37页。

[2]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世界经济》2006年第3期。

[3]樊纲、贺力平:《金融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际收支再平衡》,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168页。

[4]赫尔曼·M.施瓦茨:《国家与市场:全球经济的兴起》,第二版中文版序,第1页。

[5]余永定:《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69~176页。

[6]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7]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8]陈晶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综述》,《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

[9]斋藤优:《技术创新分析》,《经济学译丛》,1989年版。

[10][美]戴维·S.兰德斯著:《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285页。

[11][美]戴维·S.兰德斯著:《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286页。(www.xing528.com)

[12][美]戴维·S.兰德斯著:《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29页。

[13][美]罗伯特·M.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史清琪等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18页。

[14]黄汉江主编:《投资大辞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

[15]对外经济贸易部外国投资管理司编:《利用外资文件汇编(第一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84年版,第276页。

[16]刘家义:《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9年第5期。

[17]即税收低、劳务费用低、场地使用费低和市场大。见谷牧:《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76页。

[18][美]斯图亚特·R.林恩著:《发展经济学》,王乃辉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第425页。

[19][美]斯图亚特·R.林恩著:《发展经济学》,王乃辉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第419~420页。

[20]理查德·R.纳尔逊:《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页。

[21]“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22]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