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境外银行雇员规模快速增长,素质不断提升。

境外银行雇员规模快速增长,素质不断提升。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四大行外,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雇员数量和素质也处于不断增加和提升之中。截至2016年,6家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雇员数量约为3909人,同比增长14.2%。

境外银行雇员规模快速增长,素质不断提升。

在中资银行的境外发展中,提高员工素质既是其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适应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资银行才能真正打造“国际一流”的品牌形象。

自2007年以来,四大行的境外雇员数量呈现曲折上升态势(见图2-7)。2016年,四大行在境外共有雇员44372人,相比2007年增长了79.5%。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境外员工数量超过20000人,高于平均水平;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增幅最大,员工数量增长迅速。

图2-7 2007—2016年四大行境外雇员情况

数据来源:浙大CIFI,各行2007—2016年历年年报。

基于深厚的企业文化、雄厚的资金实力,四大行对高学历人才而言是广阔的成长平台,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巨大,四大行员工的整体学历也处于不断上升之中。各家银行虽然没有专门列示境外雇员的学历情况,但从表2-7可知,四大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均超过40%,中国银行的这一占比则高达71.58%,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同一占比也保持高速增长。

表2-7 2016年四大行人才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浙大CIFI,各行2016年年报。

中资银行还以人才培养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活动,既能帮助员工不断学习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又能传达企业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对银行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各大行积极着眼未来,针对国际化业务、新型业务开展多期培训,注重提高员工的金融专业素养。(www.xing528.com)

除四大行外,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雇员数量和素质也处于不断增加和提升之中。截至2016年,6家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雇员数量约为3909人,同比增长14.2%。不仅如此,6家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均超过70%,且学历都有所上升,反映出其更为普及的高学历水平。此外,不少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开始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活动,各类培训工作各有特色,渐成品牌。以交通银行为例,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大境外机构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提出要用五年时间建立一支门类齐全、机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际化储备人才队伍,2015—2016年也已完成110余名国际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可见,在国际化进程中,中资银行从多个方面提升其水平和能力,境外发展不断深化。无论是从境外机构国家数、境外资产总量还是境外业务情况的视角进行考察,均能看出中资银行境外实践的积极性。在上述中资银行接受外来竞争、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进程不断推进,境外拓展的步伐日益稳健。

【注释】

[1]BII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附录一,本章各银行数据以集团年报为准。

[2]6家中资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这6家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在中资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位居前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数据可得性较高。

[3]此处的八项指标指:境外资产占比、境外营业收入占比、境外客户存款占比、境外客户贷款占比、境外利润占比、机构所在国家数占比、境外分支机构占比以及境外雇员占比。

[4]图中数据均反映了各指标境外占比情况。

[5]表中数据为各行境外分行、子行、子公司及代表处。

[6]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详见《2015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

[7]本报告所指的中资开发性银行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由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几乎不涉及国际业务,因此不在本报告分析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