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与多元主体的专业关系:尊重、接纳、真诚是关键

建立与多元主体的专业关系:尊重、接纳、真诚是关键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的职业关系。当然最主要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群体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群体建立的专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并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如果想与贫困群体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需要始终秉持尊重、接纳、真诚的专业价值理念。

建立与多元主体的专业关系:尊重、接纳、真诚是关键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的职业关系。在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社区介入中,专业关系建立的对象更加广泛、多元,包括贫困群体、贫困社区的组织、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等。当然最主要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群体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群体建立的专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并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如果想与贫困群体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需要始终秉持尊重、接纳、真诚的专业价值理念。在这样的价值理念下,社会工作者才能平等地看待、尊重每一位贫困群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关心,感受贫困群体的处境;贫困群体才能真正接纳社会工作者,愿意向社会工作者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社会工作者探讨自身的处境,共同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专业关系才得以深入下去。一般来说,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群体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两种常用方式。

第一种是开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一些社区活动,鼓励贫困群体积极参与,在与贫困群体的互动过程中,让贫困群体放下内心的“戒备”,逐渐了解作为“外来群体”的社会工作者,从而获得贫困群体的认可。通过开展社区活动虽然能较快且更多地认识社区居民,但往往这种互动仅限于表面,很多贫困群体来参与活动只是被活动的物质奖励吸引,并不是真正想参加活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社区工作者要从发掘贫困群体的兴趣和关注点出发,举办一些有意义且对贫困群体有吸引力的活动。同时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要避开他们做农活的时间,尽量不要用电话通知的方式,可以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活动。[13]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与贫困群体建立信任关系的目的。

第二种是走村入户的家访。社会工作者通过与贫困群体面对面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既可以直接了解贫困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让贫困群体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者,从交流互动中感受社会工作者的来意和目的。走村入户,不仅是社会工作者开展调研和进行服务的需要,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融入贫困社区,被贫困群体接纳,从而建立起专业的关系。[14]

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开展工作,既是让贫困群体知道“我是谁”的过程,也是社区社会工作者发现群众问题和需求,从而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在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按照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三个阶段,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步。[15]

首先,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明确此次与贫困群体联系的目标,比如说要让贫困群体了解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日常工作;以贫困群体的时间方便为原则,提前约定入户走访的时间;准备好一些话题,并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更好地树立形象和尽快赢得贫困群体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既不可太随意也不可太正式。在建立关系的初期,通常由社区领袖或者熟悉贫困社区事务的工作人员带领探访贫困群体。

其次,正式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社会工作者开始与贫困群体正式接触,在初次接触贫困群体时,社会工作者应进行恰当的自我介绍,让贫困群体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来意。[16]在与贫困群体进行交流的时候,应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平常、简单的问题入手,避免谈论敏感的话题。通过初步的沟通对话,降低居民的疑虑并使双方都放松后,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尽快根据事先确定的探访目标来进一步维持并深入对话。对于贫困群体的提问方式也可由封闭式提问转向开放式提问,由一般的事实陈述转向与贫困群体交流个人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等。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积极聆听”“同理反应”等访谈技巧的使用。初次与贫困群体建立联系时谈话不宜太久,可在合适时机稍做总结并结束对话。同时向贫困群体的积极配合表达感谢,并表明后续还会进一步加强联系为其提供服务。

最后,与贫困群体建立关系之后。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记录和整理访谈时获得的信息,包括居民的个人情况及其家庭成员情况、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居民的热情程度和对社会工作者的初步印象,以及社会工作者对贫困群体的印象等,为进一步的联系和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此外,社会工作者应及时对初次建立的关系进行总结与评估:预期目标是否达成,发现了哪些问题,自身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等。通过以上步骤逐步与贫困群体建立专业关系。(www.xing528.com)

社会工作者作为“外来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得到贫困地区社区领袖及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的认同和支持非常重要。社区领袖、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关键人物不仅在社会工作者与贫困群体初步建立关系时起着引导作用,在社会工作者正式开展工作时也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社会工作者在与社区领袖、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关系时主要有两种方式。[17]

一是建立正式的工作机制。社会工作者如果能够参加村民委员会或者贫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例会,或者与村民委员会协商定期召开会议,向村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等贫困社区负责人员汇报工作进展,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机制,表明贫困社区的居民委员会非常认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并积极支持社会工作者扶贫救助工作的开展。

二是通过非正式的沟通联络。社会工作者在可能的条件下,邀请社区领袖、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与具体服务的开展,了解扶贫工作如何开展,同时将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会工作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为贫困群体提供服务、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双赢目标。

对贫困社区来说,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有限,贫困群体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匮乏,本身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救助组织体系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现有政策的实效性和资源匹配性较差。如何承接来自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资源实现贫困社区内源性发展,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作为第三方介入社区,可以更好地与社区内的各类社会机构和组织进行联系,将对口帮扶的资源,包括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等转化为社区内部的动力。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更好地达到帮扶的效果。[18]

作为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动员、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既是社会工作者的强项,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面向广大社会吸取资源,共同采取行动,帮助贫困社区和个人脱贫。虽然,各级县、乡政府有着较强的资源调动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与权限范围的限制,所能动员的资源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类型上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社会工作机构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与其他社会组织、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网络与互动关系,可以为贫困社区引入外部资源。对贫困社区来说,急需的不仅仅是物资、救济款、基础设施等硬件资源,更需要人才、服务、信息、技术等软件资源。而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的链接者,可以有效地与其他机构、政府合作,有针对性地引入多方面的资源,以满足贫困群体的需求,与政府、企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家庭和个人顺利脱贫。[19]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区时,应该与党政部门、居民自身及其他相关主体相互依赖、建立网络、发挥优势、加强对话、多向合作,积极实现贫困群体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在整个系统性的介入方案中,社会工作者除了提供正式的和制度化的支持外,还要重视参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居民的潜能及现有的资源,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动员正式及非正式的资源来扶持社区和居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