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筑包容互惠积极文化:打通反贫困实践的障碍

构筑包容互惠积极文化:打通反贫困实践的障碍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的是,排斥性的文化氛围仍然存在于当前社会中,这种文化排斥将成为反贫困实践行动的阻碍因素。因此,贫困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增权的方向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着眼于总体社会文化氛围的“从排斥走向包容、互惠”,二是着眼于具体贫困社区的“从消极走向积极”。

构筑包容互惠积极文化:打通反贫困实践的障碍

生产、消费和生态模式的增权属于经济维度,政策模式的增权与社区政治维度有关,专业力量参与更多归于社会维度,文化建设中的增权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制度增权项目。贫困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机制一方面是指社会整体层面形成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指具体的社区中带有特殊性的文化。如果一个社区中已然形成了贫困文化甚至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那么固化的贫困文化将直接削弱社区居民的内在主体性,因为“人在情境中”,社区居民既是文化的生产者,也是文化的消费者;反之,如果某个社区逐渐聚合成一股反贫困文化的力量,那么这种积极的反贫困文化将为反贫困行动带来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一个社区的文化是该社区的“灵魂”,内含着社区民众的向心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应充分重视贫困社区的文化建设。

从社会整体文化氛围来看,文化霸权依然存在于当今社会,社会中的强势群体或精英群体将自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视为先进的、文明的文化,而将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文化视为落后的、愚昧的文化,这种文化霸权在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今天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冲突。传统文化逐渐失落的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夹在城市与乡村剧烈的文化碰撞中,有一种拉扯的撕裂感,回不去乡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排斥性的文化氛围仍然存在于当前社会中,这种文化排斥将成为反贫困实践行动的阻碍因素。

除了社会整体文化中残存的对贫困群体等弱势群体的排斥之外,贫困社区本身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暴露了诸多问题。第一,依然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居民持有糟粕性、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思想,比如重男轻女的性别偏见等思想,并且这些思想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很多贫困地区伴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国家消费政策和市场消费导向等潮流,开始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裹挟,市场的潮流带来的不是理性消费,更多的是非理性消费文化的出现。第三,扶贫政策制订和实施之前,贫困群体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境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生产生活。当政策惠及贫困群体之后,部分贫困群体将扶贫人员的援助工作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出现进一步索取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目前贫困群体中存在着福利依赖的思想风气,被动接受援助而未能自我赋能。第四,很多贫困社区中公共文化设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即便是新建了一些文化设施,但使用率不高、民众可及性不强等问题也导致这些文化设施形同虚设。第五,其实很多贫困社区往往有着较为悠远的文化传统,但是这些社区的民众却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社区的文化特色,更没有将文化特色转化为资源优势,而是在对文化特色的忽视、无视甚至是否定中,错过一次次脱贫的机遇。(www.xing528.com)

因此,贫困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增权的方向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着眼于总体社会文化氛围的“从排斥走向包容、互惠”,二是着眼于具体贫困社区的“从消极走向积极”。论及社会工作者在这两个方向中的努力,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社会总体文化的排斥性,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文化平等的社会倡导,引导公众运用优势视角重新看待贫困群体,而不是将其看成落后的、愚昧的人群,帮助贫困群体找回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尊严;整合多方资源,协助建立城市与乡村、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的沟通平台,重构两者之间平等互惠的关系模式;建立城市与乡村、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机制,遏制贫困文化的再生产。此外,为了改变贫困社区存在的消极、依赖现象,反贫困社会工作能够实施的着力点也有很多。其一,与体制内力量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力量一起着手开展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以影像拍摄、典型行为宣传等方式传播积极反贫困的理念,弘扬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抵制糟粕性、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观念;其二,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借助小组动力学等团体技巧,在与贫困群体的面对面互动过程中逐渐激发该群体的改变动机并加以巩固;其三,尝试在贫困社区教育系统中增加发展自主性模块,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进对家乡经济发展历史、现状的了解,重建家乡未来发展的社会想象,“从娃娃抓起”,带动众多贫困家庭合力推进反贫困事业;其四,协助贫困社区建立互助产业等团结反贫困模式,注意发挥女性在其中的价值和角色。互助文化有助于反贫困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互助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社区的文化增权和文化软实力的获取。作为反贫困社会工作中制度增权的柔性环节,文化建设俨然成为贫困治理中的柔性路径,其为经济、政治和社会维度的增权提供了健康且温和的环境,减少了贫困文化对贫困治理的阻力。

综上而言,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本着“五位一体”的思路,分别从经济方面(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和生态模式)、政治方面(政策模式)、社会方面(社会专业力量的参与)和文化方面(贫困文化的解构及整体包容性文化重构)展开对贫困群体的制度增权。制度增权将各方工作者在深度调研、跨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较强适用性的反贫困工作模式加以固定化、清晰化、程序化和可持续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