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药产业链中的知识转化及难题

藏药产业链中的知识转化及难题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医药知识转化过程既包括个体—团队—组织内部的知识转化,也包括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组织间的知识转化,而且以跨组织的多次知识转化为主。1)企业内部的知识转化与转移。企业制造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承担知识的物化职能,营销部门承担知识对外转移的责任。只有强化产业研发部门的知识转化能力和营销部门的知识传递能力,才能破解这种传统药的产业发展中药物价值不清的难题。

藏药产业链中的知识转化及难题

藏医药知识转化过程既包括个体—团队—组织内部的知识转化,也包括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组织间的知识转化,而且以跨组织的多次知识转化为主。组织内部的知识转化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螺旋的模式扩大组织的知识量,组织间的知识转化则通过知识融合、知识创新和知识组合化而增加产业的知识量。

(1)从藏医医疗到藏药产业的知识转化

这个阶段既有传统藏医诊断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转化、传统治疗技术的转化,也有关于传统药材的基源、采集、炮制、加工等传统知识的转化,是知识增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转化工作最大的障碍语言,其次是共同知识基础。

解决这些障碍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得产业链条上在不同交接点都产生“知识冗余”,让产业的专业人员上溯到藏医药上游,能对藏医药知识有初步的、基本的理解;或者让藏医的专家能够下沉了解内地临床的诊疗用药模式以及藏药企业的学术需求,通过藏西医合作进行重大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或医研企合作对具体药物进行研究。

(2)藏药产业内部的知识转化与创新

由于企业地域分散、企业间存在同业竞争等原因,藏药产业内部不同企业间交流偏少,即使有专业交流一般也是公知信息多,技术信息少,这与药品行业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相对较高、企业间对技术保密比较重视有关。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即使有藏药企业发表的相关文献,多是局限在循证研究、资源鉴定和质量研究领域,涉及产品技术秘密的工艺、毒理相关研究的少。企业一般也不允许技术人员发表相关内容的文章。因此,产业内的知识转化更多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不同企业之间除非有资本关系,否则知识很难在不同企业间流动。

1)企业内部的知识转化与转移。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和知识转移最常见的有研发—研发、研发—制造、研发—营销之间的知识转化和知识转移。研发部门作为传统藏医药知识和产品相关技术知识的转化与输出部门,通过对制造部门的药材炮制工艺、制剂工艺等知识的传递,对营销部门的医学知识和产品知识的输出,实现以产品为载体的相关知识由研发向企业产销部门的转移。企业制造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承担知识的物化职能,营销部门承担知识对外转移的责任。

2)企业研发相关部门的技术创新。除了临床价值相关信息的转化外,企业内部的药品开发人员还承担着另外一类的创新工作,那就是关于药物物质实体的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制造工艺、新型材料、新的设备等,导致药物实体在结构形式、作用特点甚至物质成分的变化,从而带来药效、安全性、顺应性的变化,带动藏药产品的创新。例如将藏药制成气雾剂,借助辅料的制冷作用提升在急性扭挫伤患者的瞬间止痛效果等,这种传统知识+外部技术的创新也是藏药渐进式创新的主要模式。(www.xing528.com)

(3)从藏药产业往现代医疗体系的知识转化

产业往医疗体系的转化过程包括藏药产品知识转移到医生、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临床实践信息反馈到产业3个部分,即产业到临床、临床内部、临床—产业。在现实环境中,产业的知识转化还要体现在往医保支付部门或者消费者的方向,前者是通过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证据获得医保部门的支付认可,后者则需要把知识内容再次转化为消费者语言使其获得消费者认可。

产业到临床部分,目前主要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医学联络员等进行信息传递,这个过程中传递出去的知识一定是在企业内部已经转化过了的知识,是与现代临床诊疗实践相组合化的知识,例如纳入到临床指南、诊疗规范中的知识比较容易被医生接受,能够显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的知识容易被医生认同,单纯介绍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知识则容易被忽略。所以知识转化的有效性的标准应该以医生的接受度和临床诊疗效果或效益来评价。同样,提供给医保部门或消费者的知识也是如此。

图4-12是一个既往藏药相关知识和价值在产业和医疗行业之间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既往产业内往往研发弱、制造强、销售强,知识转化和转移弱,所以造成了产品价值不清、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只有强化产业研发部门的知识转化能力和营销部门的知识传递能力,才能破解这种传统药的产业发展中药物价值不清的难题。

图4-12 既往的藏药产业与医疗行业的知识转移

Fig 4-12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Tibetan medicine industry and medical industry in the pas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