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四好”要求的关键措施

实现四好”要求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有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才能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对不符合标准的等外路,要按照技术指标,加大改造力度,建好排水、安全防护等设施,解决好会车难等问题,切实排除安全隐患。省、市交通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督导,县区政府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把质量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要落实专门经费。要建立长效机制。

实现四好”要求的关键措施

这几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建设等级低,建成的路大多是四级和等外公路;管理养护薄弱,重建轻养、管护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等等。而且越是到后面,建设的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唯有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才能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

在建设方面,要有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规划要科学,标准要统一,建设的规划和进度要严格按照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规划(2013—2020年)组织实施。要结合各地的地质地貌特点,综合考虑气候、水文条件和防汛减灾的需要,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打牢质量安全的基础。要贴合甘肃实际,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既不能落伍,也不能过度超前。对新建公路,要严格执行规划标准,满足等级公路的技术规范,满足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得随意降低标准,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对不符合标准的等外路,要按照技术指标,加大改造力度,建好排水、安全防护等设施,解决好会车难等问题,切实排除安全隐患。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严格执行招投标、监理等制度,加大质量检测力度,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省、市交通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督导,县区政府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把质量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否则,如果牺牲了质量,路通了也没有意义。

在管理方面,首先要注意安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安全,弯道、坡度等该有标识、提醒标志的,一个都不能省。去年以来,农村公路的通畅率提高了,但同时,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幅上升,死亡率、伤残率也在明显增加。一些路段弯道多、坡还陡,也没有必要的防滑措施和提醒标志,结果出现不必要的事故,这跟我们设计、建设及安全标志没有到位有一定的关系。第二,要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很多人没有严格培训,混了几天拿到证了,甚至不培训就出来了,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率在增长。第三,要坚决治理超载问题。但凡农村公路的事故,不是货运超载,就是载客超载。不仅要把路修通,也要把交通管好,尤其是对农用车载客、校车不达标等要加强管理。(www.xing528.com)

在养护方面,总的要求是做到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路必管、有路必养,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要落实专门经费。省、市、县都要落实一定的经费,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把这些钱分类落实到养护上,市县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县级政府投入为主、省市予以补助、乡村投入为补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筹资机制。要组建专门的养护队伍。加强乡村两级管护队伍建设,要有具体的工作人员,把管理机构专业养护、市场化养护和群众承包养护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一个行政村或者几个行政村联合组织养护队,或者发展养护专业户,政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乡村道路养护,也可以把周边树木、经济作物管起来,谁管理、谁受益。可以让群众认领划段养护任务,每年达到标准了给予一定补助。采取多种办法,使所有的农村公路都有人养护。要建立长效机制。县级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建立资金分配、乡村队伍组建、考核考评、验收、经费发放等方面的制度,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实现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

在运营方面,要力争所有的行政村,或者有条件、有需求的都能够设客运站点,定期发班车,方便群众出行。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组建运输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搞运输大户,让这些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农户,把农村运输物流的事情做起来,该购买的由他来购进,该销售运输出去的由专业户或专业合作社来完成。要引导走专业合作的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全村的货物进出问题。交通部门在这方面还要发挥作用,引导农民怎么组织起来,指导帮助有这方面技能、能力、愿望的人,可以一个村成立一个运输队,负责区域的货物运输,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把路用起来。修路,主要是为了使用,怎么使用,光靠农民自发是不行的,还要靠交通运输部门来指导和帮助,走专业化、组织化的路子,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运输的专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