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结构转换释放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经济结构转换释放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39年,中国经济出现奇迹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换,从而不断地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用10年时间解决了农产品和轻纺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结束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匮乏状况,从而带动了经济的起飞。一大批从事支柱产业的企业抓住了机遇,迅速得到发展,因此带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腾飞。第三次结构大转换,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发行长期建设债券,搞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结构转换释放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改革开放39年,中国经济出现奇迹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换,从而不断地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回顾39年来,中国大的结构转换已经经历了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乡镇企业崛起。中国用10年时间解决了农产品和轻纺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结束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匮乏状况,从而带动了经济的起飞。这次结构大转换的机遇,让沿海的苏南、浙江、广东等地区抓住了,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

第二次结构大转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从“九五”计划开始提出振兴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这四大支柱产业。经过10年努力,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比例,从不到8%上升到25%以上。一大批从事支柱产业的企业抓住了机遇,迅速得到发展,因此带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腾飞。(www.xing528.com)

第三次结构大转换,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发行长期建设债券,搞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发债1500亿元,前后共发了5年,用这些钱干了六件事。一是农村电网改造;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高速公路建设;四是长江干堤加固;五是国家粮库的建设;六是大学扩大招生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10年间,通过发债拉动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我国的高速公路从零起步一下子搞到世界第一,高铁通车里程超过两万公里,占到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通信网,包括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通过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和无线、有线网络的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我参加清华大学在美国搞的一个讨论会,从纽约华盛顿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我对美国人讲,中国的高铁建设比美国至少领先20年。

朱镕基同志当总理的时候,我们建议发债搞建设,当时还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计划经济是投资膨胀、需求膨胀,不能通过赤字搞建设。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发债搞建设能加快发展速度,过一二十年以后,这点债务根本不在话下。因此,在21世纪初的第一个1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黄金增长期。有些人认为,基数大了,速度就要慢下来了。但是进入21世纪,经济规模比过去大多了,速度却比过去快多了,关键是通过结构转换,把增长的潜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