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创新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创新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体制机制障碍。”[1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刻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至少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公平与效率协调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体制机制障碍。”[14]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刻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至少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

第一,经济制度创新主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5],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生产者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效率和活力,这就要求深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混合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权利。同时,明确政府功能定位,规范政府权力,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否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针对企业,企业权利得不到尊重和维护,政府功能和权力得不到明确和规范,很可能导致对企业自主权和市场竞争的随意行政性干预。因此,要尊重市场主体私权,规范政府公权,包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功能定位和权力规范。

第二,政治制度创新,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放在民主的阳光下,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是提高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基础。越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是强调政府宏观调控上的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的协调,就要越注重总量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相统一,就越要求法治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有法治化才能在法治制度上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才能在民主的基础上规范政府的公权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第一,新的发展理念根本是要处理好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16]“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17]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不好,社会发展既不可持续,也不会稳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难以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就在于未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公平与效率协调的要求。

第二,穿越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困难,公平与效率之所以难以统一,重要的制度原因在于经济制度上市场化滞后,政府与市场关系未能协调好,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功能紊乱,垄断了市场主体的竞争权利;还在于政治制度上的法治化滞后,民主与法治建设迟缓,私权不能被保护,公权无以被规范,进而导致权钱交易的“寻租”行为普遍化,结果对公平与效率关系带来破坏,最后既无公平又无效率。权钱交易下不存在公平竞争,寻租普遍不存在按市场竞争标准配置资源,而是根据“腐败指数”配置资源。几乎所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市场化和法治化滞后,导致普遍“寻租”,进而在根本上瓦解公平与效率。

第三,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为中国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一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即意味着我们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改革,才能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才能真正推进法治化,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进而有效保护私权,规范公权;四是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寻求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动经济改革、推动法治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这也是中国能够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的根本优势和基本保障。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适应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历史要求的,也是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这一大历史逻辑中的重要一环。

【注释】

[1]本文根据长安讲坛第317期内容整理而成。

[2]刘伟,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3]参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19页。

[4]参见习近平:《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1-245页。

[5]参见习近平:《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1页。(www.xing528.com)

[6]参见习近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18-319页。

[7]参见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5页。

[8]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2页。

[9]参见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页。

[10]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8页。

[11]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1页。

[12]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9页。

[13]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9页。

[14]参见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6页。

[15]参见《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51页。

[16]参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5-26页。

[17]参见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