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动因

探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动因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中国就是因为前些年为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实施过度的、重复的和低效的投资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目前中国承受经济下行压力。这种背景下,提出供给侧改革恰逢其时。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将目光锁定在供给与生产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关于供给侧改革,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探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动因

湖北省政协委员王海说:“(中国人)到日本感冒药,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耻辱。”并指出,这说明中国药企缺乏创新,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其实,这种剧情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在上演,例如,中国大陆消费者在中国香港、欧洲、澳洲“扫荡”婴幼儿奶粉,到日本抢购马桶,在韩国购买化妆品……当中国大陆消费者海外疯狂购物的同时,国内消费的热度却并无国外那么高。实际上,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贸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产品,其中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大量出口国外。为什么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人的西方人愿意花钱消费中国的低价格产品,而中国人却不愿意花钱消费自己的低价格产品呢?这说明尽管中国制造很强大,但一些产品“品位”的提升没有跟上国内需求,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有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

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是需求侧管理。无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财政上的“4万亿”的刺激计划,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都属于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需求侧政策。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确实可以从需求不足上找到原因。因此,需要政府以各种方式刺激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在短期通过上述“三驾马车”的需求侧管理刺激经济,不失为治疗经济“感冒”的良方,但在长期是行不通的。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率(消费支出占GDP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13年的49.8%,近10年一直低于50%。而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7%,我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长期徘徊在50%左右,较低的年份如2007年只有39.6%,长期的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近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减弱,例如,2000—2014年的15年中,有8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最低为2009年的-42.8%,那么,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依靠什么呢?是过分依赖投资的增长获得的。这可以清楚地从投资率的上升看出,从1999年至2010年这1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从0.33上升到了0.7,而同期美国的固定资产平均投资率由0.21下降为0.15。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的作用绝对是占主要地位。如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仍达到9.2%,这其中投资的贡献率高达87.6%。

如果能长期依赖有效的投资获得高增长也好办,但可惜这是不可持续的。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这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规律。投资效率可以用增量指标产出率来衡量,它说明1元钱投资能带来多少钱的GDP。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在2到3之间,即1元钱的GDP增加值需要2元到3元钱的投资。而中国1991年到2003年的增量指标产出率为4.1,近10年这一指标不断攀升,最高逼近7,也就是说,拉动GDP增加1元钱,现在需要投资增加7元钱。这就是说,一方面,我国投资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为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需的巨额投资资金将难以为继。居高不下的投资率和持续走低的投资效率使我国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丛生。

中国的高投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而不是自身积累,投资缺乏效率会使银行坏账率上升,如果大量投资项目的信贷资金收不回来,只能逼迫央行印钞票。我国2008年底到2009年初出台4万亿救市政策,地方配套投资资金高达18万亿,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地方债务飙升至10万亿的天文数字。很多地方上马的项目现在看来还债无望,从而变成银行坏账。并且,中国就是因为前些年为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实施过度的、重复的和低效的投资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目前中国承受经济下行压力。过去一些年份的经济实践表明,如果为了短期的稳增长而打开货币水龙头,启动政府投资,只会使中国经济陷入高度的产能过剩的危机,给中国经济积累高度的风险。(www.xing528.com)

一国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的,所以投资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是增加什么项目的投资。显然,重复投资项目、重污染投资项目、高能耗投资项目、产能过剩的投资项目或纯粹为政府领导装潢门面而对改善民生无益的投资项目等,切不可再上。应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和满足民生需求的投资项目。从短期看,投资是构成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但从长期看,投资则会形成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如果投资结构不合理,一定会形成供给结构不合理。或者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供给侧结构问题,是前些年投资结构不合理积累造成的。从这一点看,需求侧问题和供给侧问题是相互交织的,当我们实施需求侧管理时,要考虑其对供给侧的影响,当我们关注供给侧结构问题时,要从需求侧追寻问题根源。

中国人在国外旅游都疯狂抢购了些什么?无非是化妆品、皮包、婴幼儿奶粉、药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什么国内山河壮丽,还要蜂拥到国外旅游?为什么国内各种生活用品已经极其丰富,还要到国外“扫荡”?问题不在消费者,消费者花自己的钱,当然想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问题在于供给侧解决了产品“有”“无”问题,却没有适应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对产品升级的期待。因此,这造就了国内市场上深刻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中国早已是著名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进出口贸易总额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问题产品无人问津,还有许多行业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面对这种问题,靠需求侧管理是难以解决的。而供给侧则潜力巨大:个人电脑出现之前,人们没有对电脑的有效需求,但随后带动了全球电子消费产品的革命;智能产品、互联网的发明,推动了供给和需求双侧的革新。

这种背景下,提出供给侧改革恰逢其时。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将目光锁定在供给与生产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关于供给侧改革,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换句话说,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双侧入手改革,才是结构性改革。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提倡的“调结构、促改革”,中央现在把关键点选在了供给侧。

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对症之举。走进新常态的中国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下,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矛盾还很突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实施和推进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调整速度、优化结构和转换动能的要求,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提升整个生产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