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否重蹈供给学派老路?

供给侧改革:是否重蹈供给学派老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时,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美国的供给学派,甚至用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释或解读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是否重蹈供给学派老路?

当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时,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美国的供给学派,甚至用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释或解读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其实,这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因强调供给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得名。该学派认为,高税收会扭曲激励进而造成产出乃至税收减少,其思想被总结为“拉弗曲线”,认为政府减税并配合各种解除管制政策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增,企业也会增加投资,这样产品供给就会增加。而供给增加会引发产品价格的下降,进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新办法被命名为供给侧管理或改革,这套新理论就叫作供给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曾经采纳过这个学派的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兴起背景是针对当时出现的“滞涨”,即西方社会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高涨,这与凯恩斯理论的预测大相径庭,于是各经济学派纷纷置疑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研究“滞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显然,这一背景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完全不一样,其政策主张也无助于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要。我们面临的供给问题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存在大面积的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积压了大量的库存;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社会民生各项服务亟待提升,等等。(www.xing528.com)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供给侧是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的,因为企业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没有需求的产品是不可能被生产出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过去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投资、产量过剩和结构失衡,恐怕与政府主导投资而不是由企业决定投资不无关系。由此看来,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改变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使之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否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空谈供给侧改革,还是像过去一样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还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一旦规范了政府的权利,真正能够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就可能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让微观市场主体去发现市场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由政府主导经济,真正需要政府做的,就是供给更好的公共服务,解放生产力,让生产要素向更加需要、更有效率的地方流动,恰如习主席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的:“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表面看上去,这些政策措施似乎与供给侧毫无关系——会议并没有直接提出要生产高档皮包、优质奶粉等问题,但其中的思想是相通的:化解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其目的就是让低效率的企业从过剩行业退出,留下真正有竞争力的厂商,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进入真正存在结构性矛盾、供给不足的行业,实现资源有效率的配置;降低企业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培育健康的股票市场,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并不否定需求侧的作用,而是双侧入手的改革,不能顾此失彼,强调一侧,而忽略另一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需求侧面临消费需求低迷的压力;供给侧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这又与需求侧的投资结构密切相关。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