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主体素质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主体素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高职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层面要成立“双师”技能鉴定委员会,规范“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审和考核标准,启动动态评审机制,把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关,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双师型”教师的质量。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主体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取代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供给主体;不论何时、何地,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影响是绝不能被忽视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行为等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推动高职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决定高职教师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专业理论与科研水平

教师的专业理论与科研水平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性知识、相关科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教师的专业理论及科研水平与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紧密关系。教师的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素质提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的基础,相关科学知识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保证,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并对其他相关知识保持继续学习的自觉。

2.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生之所以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征服了学生。而教师这一形象取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由于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师德”。尽管从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于教师的师德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如教师教学能力、理论科研水平等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的认识高,但是“师德”在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中是“内隐”的、“潜在”的、“长远”的,是教师影响力的核心。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把自己内化成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敬业爱岗、尊重热爱学生的形象。

3.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动手操作、表达、管理、评价与反馈等的综合能力。它们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所说的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一般而言是指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能力。它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它体现为教师把自身知识、教材知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和素质的能力。对高职教师而言,建立有序且有效的课堂规则的能力也很重要。为保持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与传授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课堂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www.xing528.com)

4.教师的操作能力

有些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总认为实践操作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事,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高职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就是思政课和文化基础课都要强调实践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确使用教学设备或缺乏实践能力,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疑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教师必须重视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5.教师的教学智慧水平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不愿思考、不想提问、被动学习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高职学生不能思考、不会创新。而当今的高职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讲授给学生。教师“引”而不导,没有充分教育、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力,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自觉主动地提升教学智慧水平,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情基础,施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运用设疑质疑、以疑引趣、以疑激思、恰当引导、融合互动等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探求欲望,使之产生深入理解的动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基于高职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层面要成立“双师”技能鉴定委员会,规范“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审和考核标准,启动动态评审机制,把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关,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双师型”教师的质量。第二,政府层面必须从舆论上为“双师型”教师扬名,提高其社会地位,从经济上扶持,为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提供政策保障。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把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有机衔接好,开展多样化的培养培训活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87]。第四,搭建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平台,组建技术研发团队,支持引导“双师型”教师深入区域农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开展“落地式”技术服务和科研工作。第五,完善和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师资引进、职称评审、薪酬晋升、培训考核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如“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审、薪酬晋升等方面不能把论文发表等理论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量化考核标准,而是要重点考核其技术技能水平和应用技术服务等业绩。第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牵引[88],组织和引导不同的“双师型”教师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诊断。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参与,所以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力军的“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部门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业务上要精心指导、经济上要大力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指明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