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市场上教育供给的“主体”以及教育需求的“主体”,具有两种结构形态:一是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相对分离,二是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相对融合。也就是说,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已从学校扩展至企业,企业不再只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雇佣毕业生,也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培养学生、提供实训教师。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相互融合,都成为高职教育供给的行为主体。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

劳动市场上教育供给的“主体”以及教育需求的“主体”,具有两种结构形态:一是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相对分离,二是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相对融合。

从高职教育供给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模式的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它既要为国家培养和提供职业人才,又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或研发服务——这是国家赋予职业院校的神圣任务;二是行业企业,它既要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为企业培养和提供学生这一传统意义上狭义的教育产品,还要为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等这些现代意义上广义的教育产品——这是发展企业的自身诉求。也就是说,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已从学校扩展至企业,企业不再只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雇佣毕业生,也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培养学生、提供实训教师。因此,高职教育的产品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并在关注个性需求情况下塑造的学生,以及实训教师和实训基地等。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相互融合,都成为高职教育供给的行为主体。(www.xing528.com)

从高职教育需求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模式的需求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社会需求,它既是行业企业对获得职业院校教育产品的需求,即需要录用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职业院校对获得行业企业的教育机会的需求,即为适应企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企业提供兼职教师并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二是主观的个性需求,主要是教育产品即“人化的商品”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既包括个体获得教育机会的起点需求,又包括获得就业能力的过程需求。职业院校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应培养学生设计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能力。因此,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要在满足功利性的企业需求基础之上满足人本性的个性需求,从而既能使企业获得“好员工”,又能使学生获得“好职业、新职业”,还能使职业院校获得“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使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相互融合,都成为高职教育需求的行为主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