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背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背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给侧对需求侧出现的新变化反应滞后,导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需求不足,加之自2010年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以来,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愈发显现,服务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新对服务业实现结构性改造与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

背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就开始将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全球产业结构逐渐显现出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初现端倪。服务业目前已得到快速发展并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尽管我国2016年服务业GDP占比提高到了54.1%,但对比发达国家服务业70%~80%的GDP占比,我国服务业由于受到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困扰,GDP占比仍然偏低,技术含量不高,效益不佳,尤其是作为服务业核心的高端服务业,科技支撑与引领不足,创新能力偏弱,提供的服务产品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低端,国际竞争力偏弱,是我国产业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亟待提质增效升级。

“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是国内目前经济供给侧存在的瓶颈问题。供给侧对需求侧出现的新变化反应滞后,导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需求不足,加之自2010年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以来,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愈发显现,服务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通过创新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尤其要发挥高端服务业积极的外溢效应,有效拉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的竞争力。因此,创新驱动是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新对服务业实现结构性改造与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自熊彼得时代至今,人们对创新的研究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在创新研究领域目前仍存在许多不同观点,但依靠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认同。创新能力被认为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测企业市场价值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www.xing528.com)

德国政府2013年发布的工业4.0战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生产模式将对现有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信息交流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了适合本国情况的“再工业化”进程,21世纪已经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时代。在目前以变革与创新为主导的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已经相互融合,各行业间传统意义上的边界逐步模糊,创新的内容、形式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特点。

本章提出的整合视角下的企业创新能力观点是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将创新能力的多维性置于创新全过程进行探索。具体而言,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具有多维度特性的概念,是借助企业组织平台通过在多个或全部维度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在概括主要属性的基础上将创新能力多维度发生的变化置于从识别解读信息、产生新思维、实施与管理创新,直至获得绩效产出的整个创新实施过程中加以评测,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研究发现,揭示企业创新能力对绩效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