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满意度与离职率分析:不同企业类型满意度存在差异

人才满意度与离职率分析:不同企业类型满意度存在差异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人才满意度有所不同。图2.15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图2.16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六个方面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以偏向硬件和软件适配为主的T1/T2零部件企业,对汽车电子、软件适配等专业需求量较大,这部分人才供给相对充裕,人才满意度总体较高。

人才满意度与离职率分析:不同企业类型满意度存在差异

课题组的企业问卷数据表明,当前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基本满意,其中对总体人员数量的满意度为3.07[2],对人员质量的满意度为3.31(如图2.13所示)。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人员之后会进行岗前培训,优秀企业还会安排“传帮带”;另一方面有志于投身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人才大多比较愿意接受创新和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容易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对于不能适应的人员,会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进行淘汰。因此可以认为,当前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是能够满足现有岗位需求的。

图2.13 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满意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

图2.14反映了毕业生在3个月内适应岗位的比例仅为7.78%,6个月内适应岗位的比例为40%,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图2.14 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

企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2%的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不满意(如图2.15所示),其中最需要改进的分别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如图2.16所示)。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人才满意度有所不同。

图2.15 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

图2.16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六个方面能力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能力项分数越低代表企业认为越需要改进)(www.xing528.com)

以偏向硬件和软件适配为主的T1/T2零部件企业,对汽车电子、软件适配等专业需求量较大,这部分人才供给相对充裕,人才满意度总体较高。而激光雷达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由于其对感知算法工程师等高端人才的需求较高,市场供给不足,导致总体满意度不高。整车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功能的匹配和技术的集成,但相对互联网和信息通信类企业,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智能网联相关人才的招聘难度较大,导致招聘之后的满意度不高。

另外,综合无人驾驶技术供应商,比如百度华为等,目前大都为ICT企业或互联网企业转型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通信人才、软件人才的积累较大,招聘体系和培养体系相对成熟,整体对人才的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同样缺乏既懂汽车控制又懂软件或通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个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6%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因各种原因离职,远远高于汽车行业研发人员的平均离职率12.8%[3](如图2.17所示)。

图2.17 个人离职原因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个人问卷调查数据

进一步对离职人员所从事的技术领域及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在10个技术领域中,离职人员占比最多的4个技术领域分别是:网络通信、系统设计/集成、安全技术和标准法规(如图2.18所示)。离职人员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及自动化类(如图2.19所示)。无论是从离职人员所从事的技术领域还是从他们所学的专业,均可看出这部分人员具有IT背景。

图2.18 离职人员所从事技术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个人问卷调查数据

图2.19 离职人员的专业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个人问卷调查数据

这也印证了在对部分企业进行深度走访调研中,企业反馈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方面存在留人困难现象,特别是IT背景人才流动性更高。企业反映,所招IT背景人才培养了三年左右,往往刚开始独当一面就被大批挖走,这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