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的应用常在不明确情况下进行

知识的应用常在不明确情况下进行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认识的进步、从而知识的发展主要是意识活动的结果。“模式”的存在意味着一大串的思想被整个儿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投入了决策的产生过程,并在其中稀里糊涂地发挥着作用。当有多个模式共同服务于某个决策的形成时,其中潜在的冲突便是司空见惯的。任何尚未达到这个“标准知识”的状态都会引起它的不满。尽管弗洛伊德的后期思想有所转变,他更加倾向于强调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平等,但是,前期思想的祸根已经种下了。

知识的应用常在不明确情况下进行

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弗洛伊德提出这一理论的方式,表明他对意识(或者思想)的特征及其运作方式缺乏适当的理解。弗洛伊德的方法是,凡是观察到精神生活中的矛盾,就一定要把其中的一方定义为“显的”,另一方定义为“潜的”。这里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当事人一旦认识到同时存在着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则一定会把这种冲突予以消除;思想系统不能容忍、也不会存在矛盾。用算法语言来说,弗洛伊德暗含地认为,这些矛盾是可以一下子就消除的,计算是不需要时间的(或者计算时间可以忽略)。我们以前的所有论述,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一新古典主义观念进行批判。“半内在化”这个概念,尤其可以直接用于说明其错误何在。但是,算法式的观点强调,任何推理和结论,除非你去有意地实施从而得到它,否则它的获得将是没有任何保障的,甚至很可能根本就不能完成。人的认识的进步、从而知识的发展主要是意识活动的结果。本着这一考虑,我们仍然有必要详细说明算法理论所揭示的意识活动的真实情景。

思考活动的目的固然在于追求逻辑一致性,消灭矛盾,可是,其即时的能力和具体进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它就不得不面对现实。由于各种决定需要及时地、不断地做出,思考者不可能充分地思考每一个对象、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因素或每一个方面,他只会或多或少地关注其中的某些部分,他甚至都不会意识到此外的其他任何存在物。思考者有时候无忧无虑,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它的思想中充斥着矛盾与不和谐,就好像某单位的一个领导对于下属之间的勾心斗角全无察觉一样。“模式”的存在意味着一大串的思想被整个儿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投入了决策的产生过程,并在其中稀里糊涂地发挥着作用。当有多个模式共同服务于某个决策的形成时,其中潜在的冲突便是司空见惯的。冲突的关系如此,和谐的关系也是如此。一个人在空中作业,沉迷于其中,他可能会完全忘记,他是站在梯子上的;他还可能尚未注意到,梯子的旁边还有几个好心人在扶着梯子,防止它倒下。算法人的注意力就好比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他永远只能照在有限的、特定的狭小范围内,除此之外的领域对他来说都是“隐藏的”。例如,有个物体从空中向他袭来,他发现了,就随便抓起什么东西抵挡了一下,脱离了危险;可是,事后他可能根本想不起来他所抓起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是用哪种材料做的,以及在碰撞中有没有被损坏,等等。这个东西此时对于他的意义,只是可以用来抵挡攻击的某种固体,仅此而已。这个东西在其他时空环境中很可能还有其他的意义或用途。例如,它可能是一只小凳子,可以供人坐。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是一个坐具。这导致人们忽视了这个凳子还可以用来防身,而且,用它来防身的人可以不必了解它作为凳子的“一般身份”,就让它成功地发挥了防身的功能。

行文至此,我们即可意识到,潜意识理论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对象有个终极的、标准的“真相”,人们要么认识不到这个真相;而一旦有所认识,则所认识到的只能是这个真相,并且是其全部。具体到上述例子,凳子只有被识别为凳子才能算数;假如它被视作别的什么东西,做了别的用途,那么,这就是“真相”“潜藏”起来了,其他对凳子的方式和态度都是不能“算数”的。可见,这是一种本质主义观点,它与决定论或绝对真理观是相一致的。这种哲学观念忽略了知识发展的历史性,它偏袒某一个特定时期形成的特定知识,把它当作标准,以到达这个“标准知识”为满足。任何尚未达到这个“标准知识”的状态都会引起它的不满。相应地,面对各个人的不同思想,它偏袒其中的一种思想。它没有认识到,人际思想差异乃是一种正常和不可避免的现象,意见的冲突是一种“相互主观性”(主体间性),因而它在每个场合都要判断哪个错、哪个对,然后一定要来“选边儿站队”。(www.xing528.com)

尽管弗洛伊德的后期思想有所转变,他更加倾向于强调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平等,但是,前期思想的祸根已经种下了。无论他是否情愿,潜意识理论都逐渐演变成这样一种神秘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论调:在你的体内有另一个“自己”,他在暗地里控制你,让你不由自主。更极端一点儿的说法是:潜意识才是真正的你;了解潜意识,才能了解真正的你自己。“伪装”这个术语即是一例:力比多遭遇到了社会规范,于是就采取了某种比较得体的表达方式,但这种方式却被称作“伪装”。这就是说,力比多是“实情”,而社会规范则不是。这就好比氢气与氧气相互反应,产生了水;而水却被视作氢气的表达,而不是氧气的表达;氢气才是水的“本质”。这是一种无论让当事人还是观察者都感到无所适从的可怕论调。弗洛伊德反复强调潜意识很强大(它的许多观察实际上都可以解释为知识存量在计算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给人的印象是意识快要被湮没了。这种片面理论所导致的后果是,理性被无端地限制和否定,非理性无端地泛滥,人的意识(通过与行为主义联手)几乎要被排除在科学分析之外,整个思想界则陷入了一片混乱。回忆一下20 世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状况,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