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引发行为的积极力量

激励:引发行为的积极力量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科学家认为,激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该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一种未满足的需要会带来紧张,进而在躯体内部产生内驱力。这些内驱力会产生寻求行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如果目标达到,需要就会满足,并进而降低紧张程度。

激励:引发行为的积极力量

行为科学家认为,激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该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人的行为背后总是潜藏着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人的具体行为显现出来。要促成行为的显现,就必须通过创造外部条件去刺激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是一种需要状态。要激发人的行为,就要刺激人的需要,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可见,激励(motivation)就是刺激需要、引发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一个动力过程。它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动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激励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激励这一概念中包含着三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努力因素是强度指标。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但是高水平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高的工作绩效,除非努力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努力的强度,还必须考虑努力的质量。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我们把激励看作一个满足需要的过程。如图8-1所示。

(www.xing528.com)

图8-1 激励的一般过程

需要(need)在领导学中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一种未满足的需要会带来紧张,进而在躯体内部产生内驱力。这些内驱力会产生寻求行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如果目标达到,需要就会满足,并进而降低紧张程度。

所以我们说被激励的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为缓解紧张他们会努力工作。紧张程度越大,努力程度越高,如果这种努力成功地满足了需要,紧张感将会减轻。但是,由于我们感兴趣的是与工作有关的行为,所以这种减轻紧张程度的努力必须是指向组织目标的。因此,激励的定义中隐含着个体需要必须和组织目标一致的要求。否则,虽然个体也表现出高努力水平,但与组织利益背道而驰。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例如,一些员工常常在上班时间与朋友聊天以满足其社会需要。这也是高水平的努力,只是对组织来说无价值可言。所以,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开发一个社会结构,对那些聪明的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他们大都很自负,作为领导者就必须在一起成功地合作并开发他们的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