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递增,农民收入不稳定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递增,农民收入不稳定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表3-5可以看出,虽然吉林省城乡收入比数值较大,但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表明吉林省近年来城镇化率缓慢递增。意味着与城镇居民相比,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收入水平不稳定。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递增,农民收入不稳定

1.吉林省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较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城镇化经历了高速发展期(1949—1960年),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39.3%,11年时间增加了21.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9个百分点;急剧下降期(1960—1978年),城镇化率由39.3%下降到30.7%;匀速发展期(1978—2002年),城镇化率由30.7%提高到50.88%,24年时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8个百分点;缓慢发展期(2002—2012年),城镇化率由50.88%提高到53.7%,10年时间仅提高2.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28个百分点。

如表3-4所示,2012年,吉林省总人口为275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6.96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的53.70%,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6%。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是评价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的最直观指标,通过分析地区人口发展现状,可以准确地掌握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

表3-4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2003—2013年)

续表

资料来源:2003—2013年《吉林省统计年鉴》、2013年吉林省统计公报与《吉林省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城乡收入比是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用于测算地区城乡收入水平差距,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收入比在1.5左右。由表3-5可以看出,虽然吉林省城乡收入比数值较大,但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表明吉林省近年来城镇化率缓慢递增。

表3-5 吉林省城乡收入比(2004—2012年)

资料来源:2004—2013年《吉林省统计年鉴》。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的方差为0.004121,农民收入的增长率的方差为0.018907。意味着与城镇居民相比,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收入水平不稳定。原因在于吉林省农民没有脱离“靠天吃饭”的初级农业阶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发展,成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表3-6 吉林省城镇及农民收入增长率(2004—2012年)单位:%(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2004—2012年《吉林省统计年鉴》。

2.吉林省城镇协调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目前,吉林省城镇化进程在大力实施“三动”战略,统筹推进“三化”以来,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全省城镇化达到53.70%,城市规模结构逐渐优化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建制镇个数比为1∶11∶106,拥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16个,小城镇425个,其中县城镇20个。城镇规模等级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以长春和吉林市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为节点的空间布局,并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小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更加协调,统筹城乡的土地、金融、财税、社保、户籍、产业等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逐年缩小。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之比已由2005年的10.3缩小到2012年的7.2,尽可能将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使城乡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趋协调。

3.城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2012年,全省城市市政设施投资规模达到678.5亿元,是2006年的3倍,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高。2012年,吉林省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实现了翻番,达到12.01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提高了5.51个百分点,达到93%;城市燃气普及率提高了12.51个百分点,达到8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0%。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每万人拥有小学以上教师、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等指标持续提高,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逐年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舒适度逐年提高。

4.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2年,全省大型企业30%以上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50%以上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成了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带动了500多家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等。

5.城镇化推进效率稳步提高

一是经济社会效率稳步提高,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产出效率明显提升,2012年全省单位城市建成区面积实现非农产业增加值是2006年的2.34倍;单位劳动力实现GDP是2006年的2.6倍;单位城市建成区面积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是2006年的3.32倍。二是生态环境效率逐年提高,以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资源消耗结构持续优化,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84吨标煤,比2006年降低了40.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