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消费体系结构:从扩张到衰退的规律

社会消费体系结构:从扩张到衰退的规律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少于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不足。正如前文所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际上反映的是在任意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消费体系结构之中,发生在富人一边的情况。在这个社会商品体系结构存续期间,市场总是从扩张、平衡到衰退。

社会消费体系结构:从扩张到衰退的规律

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少于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或是如何发生的。

在任意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商品体系结构之下,存在着对应的社会消费体系结构。正如前文所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际上反映的是在任意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消费体系结构之中,发生在富人一边的情况。这一情况在这个时间段内,并没有发生在穷人一边。

消费需要可以分为有购买能力的需要,和没有购买能力的需要。没有需求也可以分为需要被满足之后的没有需求,和因没有购买力而无法满足需要的没有需求。需要只有在具有购买能力后才能形成市场需求。在富人当中,他们的需要是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需要被满足得越多,边际消费倾向自然就递减越快。由于货币流向了富人,穷人有很多需要却缺少货币,穷人没有需求是因没有购买力,无法全部形成市场需求,在穷人一边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自然就很轻微或不存在(伴随缺钱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不对扩大再生产进行投资,从理论上看,这时人们手中握有的(或存在银行中的),无处可花的全部剩余货币,正好应该等于社会上没卖出去的全部剩余商品。

凯恩斯发现了问题的一半,他仅仅是从富人的层面来看待收入增加后的结果,且误将富人的状况当作了全社会的普遍状况。他忽视了问题的另一半,他没有区分富人与穷人的不同,没有看到货币流向少数富人,消费需要却在数量众多的穷人一边。富人有很多货币,但人数很少,没那么多需要;穷人的人数很多,需要很多,但货币很少,穷人的需要无法全部形成市场需求。由此也就打破了萨伊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一轮接着一轮的新产品问世所带动的经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这些新产品的逐渐应用,而得到不断地提高。可以认为,在任何一个封闭的区域,每当一种或一批比较贵重的新型商品进入市场后,社会各行业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商品体系结构,社会分工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分配体系结构,社会各阶层都会各自形成一个新的消费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相对稳定,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了该社会的整体经济结构。(www.xing528.com)

当一个封闭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某个相对稳定的商品体系结构时,社会上所有的人对于当时市场上呈现出来的各种商品都有自己的需要,全社会的市场产销,按理说应该总体满足萨伊所说的“供给自创需求”。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货币流向了富人,造成了缺少货币的大量穷人有很多需要却无法完全形成市场需求。

在这个社会商品体系结构存续期间,市场总是从扩张、平衡到衰退。在此体系存续期间,如果有新的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该时期经济的增长状况将会得到延续或改善。如果有其他比较贵重的新型商品进入市场,将会有繁荣叠加的效果出现。如果在此期间之后,仍没有比较贵重的更新型商品进入市场,这个封闭区域的经济必将由扩张、平衡进入衰退直至萧条。

当有新产品出现时,这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商品和消费体系结构被打破了,社会经济将达到下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和消费体系结构。在社会经济处于新的结构期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将在富人一边重新来过;穷人的消费也会在这个新的结构期间中随之提升,穷人这边依然还是很少有或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社会经济生活的提升,正是发生在这一次次的打破与再次重来之中。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只是发生在富人这边的消费现象,而并非发生在全社会的普遍经济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