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制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过程,保持平行性

编制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过程,保持平行性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生产过程的构成产品或劳务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在性质和对产品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同时,还要求制订生产计划,使上下工序紧密衔接,并要对生产现场采取有效的控制。平行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实行平行交叉作业。保持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也是保证连续生产的必要条件。

编制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过程,保持平行性

[目标]

1.了解年度生产计划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尤其是绿化施工类企业生产计划的内容;

2.能够选择生产计划中的某一段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园林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都是把资源投入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形成产品,生产经营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组织上具有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特点。因此,一般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经营规律大多适用于园林产品的生产经营。但是,园林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和庞大性,园林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和露天性,园林企业生产管理的可变因素多,其业务、环境、人员、协作关系经常变化。因此,园林企业生产管理比一般工业企业更为复杂。

1.企业生产过程

1)生 产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生产活动。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劳动指的就是生产。在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开始是为自己或家庭的生存而生产,包括狩猎、捕鱼、种植、制造工具等。以后是为了交换,也即为了社会而生产。发展到今天,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各种需要而生产。所以说,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财富不断延续的源泉。什么时候人类社会停止了生产活动,什么时候就面临瓦解和毁灭,人类社会就不复存在。

生产的本质是能够创造物质和财富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生产一般是指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活动。在这里,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使一定的原材料通过人们的劳动转化为特定的有形产品。这种转化有3 种含义:一是被转化物形态的转化,二是功效的转化,三是价值的转化。将3 个层面上的“转化”合起来,就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满足市场的需要,具有竞争的实力,能够为企业带来赢利,即是生产的经济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2)生产过程的概念

对生产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产品出产的一系列活动的运作过程。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整个企业围绕着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项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

3)生产过程的构成

产品或劳务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在性质和对产品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将生产过程分为: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新产品试制和鉴定。

(2)基本生产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企业的产品生产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如园林企业的挖池堆山,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养护管理。

(3)辅助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园林企业的设备维修与检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物料供应、运输和理化试验、计量管理等。

以上4 个过程都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重要前提;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占主导地位;其余各部分都是围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的,为更好地实现基本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和保证。有的企业还从事一些副业生产活动,生产某些副产品,副业生产过程也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

一个园林建设项目通常由许多单项工程组成,一个单项工程包括许多单位工程,一个单位工程又包括许多分部工程,每一个分部工程又由许多分项工序组成。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种劳动对象连续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环节,是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生产管理组织工作的基础。工序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3 类。工序划分的粗细程度,既要满足生产技术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劳动分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组织好生产过程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以合理的消耗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因此,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标就是使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消耗最小,按市场的需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合格产品。具体要求有以下5 个“性”:

(1)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连续进行、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不必要的等待加工或处理的现象。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加速物流速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占用,节约仓库面积和生产场地面积,提高经济效益。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要合理布置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使之符合工艺流向,没有迂回和往返运输。其次,要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避免因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物流的不畅通。同时,还要求制订生产计划,使上下工序紧密衔接,并要对生产现场采取有效的控制。

(2)平行性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实行平行交叉作业。保持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也是保证连续生产的必要条件。比如,现代建筑业采用预制构件,改变过去在地基上一块砖一块砖往上砌的传统工艺,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平行性,使一幢大楼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来。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在工厂的空间布置时,就要合理地利用面积,尽量做到各生产环节能同时利用空间,保证产品的各个零件、部件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能在各自的空间内平行进行。

(3)比例性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应在生产系统建立的时候就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并根据产品性能、结构以及生产规模、协作关系等统筹规划;在日常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中,经常对生产过程的能力比例进行调整,克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瓶颈”,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4)均衡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成品完工,都能保持有节奏地均衡地进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是基本稳定或递增的。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对内要加强生产技术准备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之间的协调,特别是优化生产计划和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此外,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密切的协作关系,保证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能够按质、按量、及时地供应。

(5)适应性 生产过程的适应性也称柔性,是指生产组织形式要灵活,对市场的变动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使企业的生产系统必须面对和适应这样一个多变的环境。

要提高生产系统的适应性,企业应建立柔性生产系统,如准时生产制、敏捷制造等,使较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与较强的对产品的适应性统一在一起。此外,还可采用混流生产、成组技术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来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生产计划

1)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计划。它具体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年、季)内应完成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出产期限等一系列生产指标,并为实现这些指标进行能力、资源方面的协调、平衡。因此,它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生产计划内容包括4 个方面,即施工计划、技术计划、财务计划及发展计划。

2)生产计划的内容

(1)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是年(季)度计划的核心,是编制技术类计划和财务类计划的依据。施工计划应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产值、产量等作出安排。它包括园林企业施工计划一览表、年产值计划、年产量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形象进度计划。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①建筑企业生产计划一览表。项目栏按指令性、指导性、市场性分别填列,见表6.1。

表6.1 园林企业施工计划一览表

②年产值计划。年产值计划包括多种经营计划,见表6.2。

表6.2 年产值计划

③年产量计划。“产量”是指实物工程量,见表6.3。

表6.3 年产量计划

④重点工程项目形象进度计划。按国家重点大中型项目和省(市)重点分别填列,见表6.4。

表6.4 重点工程项目形象进度计划表

(2)技术类计划 技术类计划是支持性或保证性材料,是为施工计划创造条件的计划。包括劳动工资计划、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主要机械设备平衡计划、附属企业生产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

①劳动、工资计划。劳动、工资计划包括主要工种劳动力平衡计划(见表6.5)、工资总额与年度平均工资的工资计划、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的安全计划。

表6.5 主要工种劳动力平衡计划(www.xing528.com)

②材料计划。在表6.6 中填写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表6.6 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③机械计划。按机械化施工方法所需的机械,以自有、租赁机械均生产效率的原则,做出主要机械设备平衡计划,见表6.7。

表6.7 主要机械设备平衡计划

④附属企业生产计划。附属企业生产计划是实现园林工业化、使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见表6.8。

表6.8 附属企业生产计划

⑤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见表6.9。

表6.9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财务性计划 财务性计划包括降低成本计划和利润计划。

①降低成本计划。降低成本计划见表6.10。

表6.10 降低成本计划

②利润计划。利润计划见表6.11。

表6.11 利润计划

(4)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计划。

①改造、开发计划。技术改造、开发计划见表6.12。

表6.12 技术改造、开发计划

智力开发、培训计划。填列智力开发和培训计划,见表6.13。

表6.13 智力开发、培训计划

③生产、生活基地建设计划。生产、生活基地建设计划见表6.14。

表6.14 生产、生活基地建设计划

在制订上述计划之后,按考核要求,做出计划指标的汇总表。

3.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实施性计划,是年季度计划的具体化,是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具体落实,是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生产综合进度计划,同时通过工艺卡、任务单、限额领料单、队组承包书、班组经济活动分析,以及民主管理等方式使企业月、旬作业计划得以实现。

1)生产作业计划的工作内容

①编制企业各层次的生产作业计划,即把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具体分解为全场的生产作业计划(一般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大组、班组在短时期内(如月、旬、周、日、小时)的具体生产任务。

②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任务,规定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和工具准备、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的要求,以保障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③进行设备设施的负荷核算和平衡,就是使生产任务能得到完成,并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④日常派工。它是根据工段和班组的作业计划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具体安排每个工作地和工人的生产任务和进度,下达生产指令,使作业计划任务开始执行。

⑤制订或修改期量标准。所谓期量标准,是为种植对象在生产期限、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它是编制作业生产计划的依据。

⑥生产作业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

2)生产作业控制

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为日常生产活动提出了目标和根据,但在执行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况,造成实际与计划的偏差,这就需要及时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立即进行调节和校正。这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调节和校正等工作,就是生产控制工作。

(1)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要求 生产作业控制又称生产调度,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其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生产作业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的生产作业活动,经常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生产准备工作;三是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四是做好作业核算,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生产作业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计划性;二是权威性;三是预见性;四是及时性;五是群众性。

(2)作业核算 作业核算是生产作业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及时地反映作业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是进行作业控制的必要依据。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通常包括产品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出产期和投入期)、库存量,以及各个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时和设备的利用率等。

作业核算工作的要求是:数据准确、资料完整、分析正确、上报及时。

作业核算的方法:首先把生产作业情况记录在原始凭证上(主要有生产记录、领料单、入库单、废品单);然后把凭证上的数据汇总记录到台账上;通过统计和图表分析,把计划与实际对比,就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