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丹草:来源、现状和综合评价

苏丹草:来源、现状和综合评价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丹草一、来源与现状苏丹草,别名野高粱,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苏丹草幼苗期含氰氢酸较高、以后随生长而减少。六、综合评价苏丹草喜温暖,抗旱力极强。

苏丹草:来源、现状和综合评价

苏丹草

一、来源与现状

苏丹草,别名野高粱,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大陆栽培广泛。我国解放前已经引进,现南北各省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我省50年代初开始引种,经多年的栽培试验和小面积的推广种植证明,苏丹草是耐旱、产高、质优、适宜在气候温暖、干旱地区种植的一年生优良牧草。目前全省推广面积虽小,但逐步扩大栽培面积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植物学特征

苏丹草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入土深,可达2.5m。茎直立,呈圆柱状,高2~3m,粗0.8~2.0cm。分蘖力强,侧枝多,一般一株15~25个,最多40~100个。叶7~8片,宽线形,长60cm,宽4cm,色深绿,表面光滑;叶鞘稍长,全包茎,无叶耳。圆锥花序,较松散,分枝细长,每节着生两枚小穗,一无柄,为两性花,能结实;一有柄,为雄性花,不结实。结实小穗颖厚有光泽。颖果扁卵形,籽粒全被内外稃包被,种子颜色依品种不同有黄、紫、黑之分,千粒重10~15g。

三、生物学特性

苏丹草喜温暖,不耐寒,种子发芽最低温度8℃,最适温度为20~25℃;幼苗遇低于3℃的温度即受冻害或完全冻死。成株在低于12℃时生长变慢。根系强大,入土很深,能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营养。抗旱能力极强,在降雨量仅250mm地区种植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不宜种植在沼泽土和流沙地上。对水肥反应良好。要获高产,必须施肥灌水。对其后作,也要多施肥料保证丰产。

苏丹草宜在晚霜后播种。生育期100~120天。进入分蘖期后的整个生育过程中能不断分蘖,而且从分蘖开始,生长速度加快,一昼夜生长5~10cm。这期间施肥灌水可获高产。据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1959年在武威黄羊镇种植,在管理粗放时,每亩产青草1 250kg,种子50多kg;在水肥条件好时,一年割草两次,亩产青草3 500kg,种子100多kg。

四、利用价值(www.xing528.com)

苏丹草抗旱能力强,能很好地适应气候温暖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分蘖期长,分蘖数量多,生长迅速,再生能力好,一年可刈割二次至三次。产量高而稳定,草质好、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用于调制干草,青贮、青饲或放牧,马、牛、羊都喜采食,也是养鱼的好饲料。据西北畜牧兽医所分析其营养成分如下表:

苏丹草营养成分   (%)

五、栽培利用技术

苏丹草根系发达,株体生长旺盛,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因而整地要求深翻,并施足底肥,每亩有机肥料1 500~2 000kg。在晚霜过后地表温度达12~14℃时即可开始下种。为保证长夏青绿饲草不断线,可于每隔20~25天播种一次。苏丹草种子田间发芽率低,收草田每亩播种量2.5~3.0kg,收种田可减半。宜条播,收草行距30~40cm,收种行距50cm。一般覆土深度4~5cm,土壤墒情差时可深达6cm。苗期易受杂草危害,要注意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都应灌溉和追施速效氮肥。青饲或青贮以孕穗至乳熟期为宜。调制于草以抽穗期为宜。刈割留茬6~10cm,以利再生。收种子宜在主茎的种子成熟时进行。如果等到分枝上的种子成熟才收种子,则主茎上价值最高的种子早已脱落。种子成熟时穗色变黄而干燥,种粒有光泽,压之有硬感。

苏丹草幼苗期含氰氢酸较高、以后随生长而减少。宜在株高50~60cm时刈割,割后稍加晾晒,而后饲喂,可避免牲畜中毒。苏丹草种子与其他谷类种子比蛋白质含量也高,却因含有单宁,具收敛作用,不宜作精料。但与其他谷实等量混合;仍可饲用。

六、综合评价

苏丹草喜温暖,抗旱力极强。分枝多,生长快,再生力强,产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在抽穗前刈割,其产量与品质都胜过陇东的混播牧草(玉米、高粱、谷子、黑豆混播),可作为陇东地区的辅助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