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实意义:政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政策?

现实意义:政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政策?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着就业压力,政府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充分借鉴西方理论研究的成果,引导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议题。因此,为劳动者提供规范化的就业服务,将人力资源服务建设成一套社会化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该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对现有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的发展进行新的调整和加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这正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政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政策?

目前,我国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并存,使政府面临巨大压力,不仅吉林省,全国多数省份都面临这个问题。而我国的就业服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也仍存在很大的弊端。面对着就业压力,政府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充分借鉴西方理论研究的成果,引导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议题。

第一,为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供路径。人力资源服务的业态几乎涵盖了所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服务,诸如:招聘、就业指导、人才测评、劳务派遣、寻访高级人才、管理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软件服务、管理软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服务[45],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现实就业问题。劳动者在就业需要搜寻工作岗位时,对于现有劳动力需求的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不对称或者劳动素质不相适应,导致一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因此,为劳动者提供规范化的就业服务,将人力资源服务建设成一套社会化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为更好地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供方向。目前,由于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处于改革之中,服务提供的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影响了人力资源服务的持续高效供给。因此,深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人力资源的服务体系,是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政府该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对现有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的发展进行新的调整和加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这正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2]吉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信息网.

[3]吉林省2017年统计年鉴.吉林统计信息网.

[4]张宗云.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J].福建理论学习,2006(11):16-27.

[5]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5月28日。这里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包括招聘、职业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管理软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业态。

[6]我国首次全面部署人力资源服务业—哈密地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新浪微博.

[7]NAICS《北美产业分类系统》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共同执行的分类标准;ISIC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是关于生产活动的国际标准分类,自1948年问世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直接釆用了此分类或以其为样板制定本国分类。

[8]萧鸣政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4.

[9]曾湘泉.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就业促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93-102.

[10]曾湘泉等.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3.

[11]曾湘泉等.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12]曾湘泉等.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4-127.

[13]董小华.中国劳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5):86-89.

[14]易定红,劳动市场中介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5):28-32.

[15]姚战琪.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46):48-53.

[16]曾湘泉.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就业促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93-102.

[17]邵鲁、郑美群.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人力资源,2009(10):235-237

[18]姚战琪.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46):48-53.

[19]李震.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迅猛发展中走向成熟和理性[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0):1(卷首语).

[20]韩树杰.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95-98.

[21]来有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2(3):26-30.(www.xing528.com)

[22]董小华.中国劳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5):86-89.

[23]樊文.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

[24]张维.经济后发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模式和途径探讨——以云南为例[J].中国工程咨询,2017(11):39.

[25]赖声裕智.四川省城市人力资源产业的综合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65.

[26]张芹芬.江苏无锡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发展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8(1):5.

[27]汪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69-72.

[28]来有为,袁东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政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4.02:89-93.

[29]来有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5):80-82.

[30]董小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86-89.

[31]汪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69-72.

[32]来有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5):80-82.

[33]董小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86-89.

[34]胡小玲.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劳动,2018(2):15.

[35]张焱.入世后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J].人民论坛,2002(01):31.

[36]戚燕.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9s):256-257.

[37]汪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4):69-72.

[38]来有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2(3):26-30.

[39]来有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5):80-82.

[40]姚战琪.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46):48-53.

[41]董小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86-89.

[42]来有为,袁东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政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4.02:89-93.

[43]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课题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J].中国劳动,2013(11):4-10.

[44]马跃如,胡斌.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标准化[J].求索,2017(2):171.

[45]萧鸣政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