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均衡作为经济正常状态的含义与局限

一般均衡作为经济正常状态的含义与局限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变动的情况下,“均衡”这个概念获得了这样一种意义,即它被理解为变动经济中的一种常态,或者经济波动所围绕的“轴”。这不足以阻止价格的变动和差异化,以致价格完全是固定的和统一的。当然,在包含着大数目行为者的社会性活动中,这样的“社会性记忆”并不容易保持下去。同时,特定记忆由退休者传递给年轻人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年轻人只会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性地接受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遗产。

一般均衡作为经济正常状态的含义与局限

经济变动的情况下,“均衡”(或者一般均衡)这个概念获得了这样一种意义,即它被理解为变动经济中的一种常态,或者经济波动所围绕的“轴”。这种看法常见于古典经济学,其典型的命题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进行波动。持这种看法的人深信经济的合理状态是静态的,而经济的动态要么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要么则由随机因素的干扰所引起。这种观点承认经济是变动的,甚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但它仍然相信,主流经济学所分析和描述的静态情形是一种典型的、正常的和有代表性的状态。即使对于发展,这种观点也有其特定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以致使之看上去不会影响已有的静态学说。

现在到了我们来详细剖析这类观点的时候。

承接3.4 节对价格机制的讨论。一般均衡论者的观点是,由于存在竞争机制,价格不仅反映信息,而且综合信息。例如,木材可以用于生火取暖。做这种用途的人必然只会根据取暖这一用途来给木材定价。但是,木材又可以用于制造家具,于是,制造家具的人就会加入对木材的争夺,并最终把其他消费者在家具上所得到的效用传递到木材市场中来。木材的其他使用者也是如此。于是,真实的木材价格类似于一种平均值,它体现了木材的各种用途的综合与折中。我们甚至可以用算法的方法来加强一下这种观点:一旦这种折中的价格形成,它就成为了一种“知识”,存储在各个当事人的脑中。在以后的交易中,这种知识就具有了参考和指导的意义。它威慑着当事人,使其不敢贸然报出过于“离谱的”价格。新古典学者们虽然并未明确地引入“记忆”这个概念,但是,这样的常识性认识一定在暗地里支持着受众们去接受主流经济学。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表现也是如此。地理因素一定会构成商品流通的障碍。以工厂为圆心,交货地点距离这个圆心越远,价格一定会越高。但是,对于许多商品来说,生产地点本身是分散的,这就削弱了“交货地点”这个因素,因而各地的价格反而会趋于一致。在此情况下,新古典学者们就有理由把地理或空间因素排除出经济分析。而在时间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周期现象也的确导致了商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在土地、房屋和初级产品领域,由于这些商品的生产受技术变动的影响较小,其价格年复一年地表现出循环性的波动。前工业社会的相对静止和循环的生活方式培养和支持了这种观念。

然而,笔者要对这种观念做出的反驳首先是,无论商品价格怎样按其不同用途、不同交货地或不同成交时间进行综合与平抑,这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进行,这是因为各有关当事人的数目、他们之间的联系及其行动的迅速程度都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这不足以阻止价格的变动和差异化,以致价格完全是固定的和统一的。其次,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商品的价格实现了比较长久的稳定,也不应被理解为该价格(从而“均衡状态”)因此便“充分地”“反映了”其他所有有关方面的信息,并且因此便具有了凌驾于其他所有类型信息的特殊地位。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对此我们已经在第3.4 节反复说明过了。而且,在上述诸种情形之下,当价格变动之时,理应发生的是一种收敛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反过来,要是价格真的在进行简单的循环,这反而表明,可能还存在着某些未曾注意到的因素。(www.xing528.com)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举出正反两方面的理由。首先,由于人脑记忆能力的存在,行情的重复将会强烈地唤起记忆,当事人将会改进自己在上一个周期中的表现,扬长避短。所以,简单的循环势必会产生衰减的趋势。当然,在包含着大数目行为者的社会性活动中,这样的“社会性记忆”并不容易保持下去。这是因为,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一般要耗时多年,于是就会发生记忆的衰退。那些平时使用率较低的记忆,很容易被淘汰和遗忘。还有,不拥有相关经历的青年人不断地加入职业队伍,而拥有相关记忆的老年人却持续地退休;这种人口现象也会导致“社会性记忆”的衰减。同时,特定记忆由退休者传递给年轻人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年轻人只会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性地接受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遗产

由此可以想象经济周期的衰减将会多么缓慢。不过,另一方面,无论个人的知识还是社会的知识,毕竟都在进步之中。人际交流尽管不够便捷,但是终究会起作用。所以,同样的错误不会严格地、永无休止地重复下去。就特定的问题,在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内而言,相信收敛现象一般都会发生。因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循环的幅度将会减小,频次也将会减少,而周期将会延长。对于一个封闭系统来说,可以相信,无论需要多久,其最终将会收敛于某种静止或稳定的状态——即使这个结论不是绝对的。

然而,时至如今,价格的涨落、经济的动荡都未有明显衰减的迹象。算法理论对此可以提供的一个解释就是“发散”:随着收敛的发生,当事人的注意力被节约出来了,他们就会投入新的领域、新的事务、新的议题和新的目标。于是,在表面上大致相近的统计数据之下,经济体实际上已经被悄悄地注入了新的东西。如同人们当初介入那些如今业已收敛的议题时所发生过的一样,新事物的注入加剧了经济体的动荡,波动与循环现象又会再次活跃起来。

如果创新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同,则以均衡论来解释经济动态的做法就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经济动态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周期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我们分别了解、分析和推断其中的详情,则就更不能同意均衡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