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级规划编制中的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村级规划编制中的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新时期灾区贫困村的产业恢复发展,要结合中国农村现有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和普遍的现实,将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纳入到项目规划中,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环境灾害治理与产业发展等,减少社区未来出现环境风险出现的机会,降低社区在环境风险方面的贫困脆弱性。

村级规划编制中的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新时期扶贫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贫困村综合扶贫发展规划应该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焦点性:项目规划必须要有针对贫困户等特殊群体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考虑项目在社区的普遍受益(普惠性);

综合性:尽量避免单一的社区发展项目活动,促进各个单一项目活动之间有机整合起来,产生更加综合的扶贫发展效益,实现整村扶贫发展;

创新性:扶贫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加工和打工等领域,要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探索基于社区实际尤其是优势条件的扶贫发展活动,包括有机生产、碳汇(有机种植、造林、沼气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微型保险农产品期货、资产流转入股分红(例如林地入股)等。

规模性:这里的规模性不是常规所说的成片建设产业基地(例如成片建设2000亩杏林),而是指通过在社区建立发展协会、合作社等机构将相关村民团结起来形成的生产规模,并直接与市场衔接,从而把生产规模转化为发展规模,提高社区的经济回报;(www.xing528.com)

可持续性:所有的项目活动应该考虑其效益的可持续性,这必然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后续维护制度的建立与有效执行,以及社区机构能力建设,包括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

市场化:除了考虑生产端的问题和需求,还必须考虑任何与市场相关的问题与需求,确保生产(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培训)的产品具有市场途径,并有效地营销出去,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将涉及社区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作为新时期灾区贫困村的产业恢复发展,要结合中国农村现有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和普遍的现实,将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纳入到项目规划中,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尤其是那些可持续利用的林副产品资源、旅游景观资源等)、环境灾害治理与产业发展(工程治理措施与社区基础设施改善)等,减少社区未来出现环境风险出现的机会,降低社区在环境风险方面的贫困脆弱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