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扶贫成功案例:神山村和大井村的脱贫致富之路

旅游扶贫成功案例:神山村和大井村的脱贫致富之路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山村旧貌换新颜,农民收入大增,贫困户全部脱贫。三年来,神山村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达1600多批次。通过“支部+协会”,村党支部担当脱贫致富指挥部,基地建立网站对外吸引客源,协会负责协调安排食宿,里应外合,抱团发展。大井村已发展成为井冈山接待人数较多、规模较大且较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之一。村里的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农家乐协会和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带动下,全部实现脱贫。

旅游扶贫成功案例:神山村和大井村的脱贫致富之路

井冈山,许多贫困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宜居,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潜力较大。过去,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这些村的经济开发严重滞后,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而正是由于这些贫困村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才使其绿水青山、自然生态得以保留下来。脱贫攻坚期间,井冈山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贫困村脱贫出列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绿色扶贫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和产业支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年,井冈山对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潜力大的贫困村,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安居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设进程,使这些贫困村一跃变成了美丽乡村、旅游新村,实现了贫困村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如神山村、案山村、坝上村、马源村等,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实现了由贫困村到美丽新村的“华丽转身”(参见专栏5-3)。

专栏5-3 神山村旧貌换新颜

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地处黄洋界脚下,距著名的八角楼18公里,系省定贫困村。全村54户231人,其中贫困户20户46人,贫困发生率20%;耕地面积198亩,山林面积4950亩,其中90%为毛竹林。因为山高路险、交通闭塞,神山村长期为穷所困,鲜为人知。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村里,看望慰问乡亲们。自此,神山村有了名气。三年来,神山村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抓住扶贫政策机遇,本着“政府扶持我们,不是抚养我们,脱贫致富还得靠自立奋斗”的精神,齐心协力,打赢了脱贫攻坚翻身仗。

如今,村里的公路修通了,可以直通大巴旅游车。产业发展起来了,种植黄桃4600亩、茶叶200亩,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全覆盖。37栋危旧房屋全部改造了,按照“生态优美、客家风情、红色底蕴、宜居宜业”的特点,邀请设计院为神山村的每一栋危旧土坯房量身定做改造方案,有的直接升级改造成民宿。村庄整治环境靓起来了,彻底拆除无利用价值的破败旧房、栏厕、残垣断壁等,全面铺开垃圾治理,实现庭院与村庄同步美丽。成立神山村好客神山旅游公司,开办了17家民宿农家乐,连通了与黄洋界、八角楼的旅游精品线路。常年开办“神山村精准扶贫大讲堂”,拓展了红色培训的教学内容。

神山村旧貌换新颜,农民收入大增,贫困户全部脱贫。其中,乡村旅游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016年,神山村接待游客9万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8737元。2018年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

三年来,神山村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达1600多批次。目睹神山村的现状,人们感叹说:到了神山,就能真正体会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深刻含义;到了神山,就能真实看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www.xing528.com)

专栏5-4 大井村“支部+协会”红色研学旅行扶贫治理模式

大井村是井冈山大井林场下属的一个行政村,76户人家,山多田少,村民祖祖辈辈靠上山砍竹、下山种田为生。但从2006年起,位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大井全面禁止砍伐,原本不宽裕的村民收入更是没着落了。

然而,大井村的红色资源丰富,村内坐落着毛泽东旧居、领袖峰等著名红色景点。2007年,80个港澳学生计划来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要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井冈山旅行社负责人周琪林为此来到大井村考察,与村党支部书记邹秋平一拍即合。由村民接待学生,负责学生的食宿,每个学生按30元一天的费用支付给村民。这一成功尝试,为大井村打开了一扇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门——即建立红色培训研学基地,带动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2012年,大井村在井冈山率先成立第一家“村农家乐协会”,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邹秋平担任协会会长,旅行社负责人周琪林任副会长并受聘为村主任,村里各举办农家乐的农户为协会会员。通过“支部+协会”,村党支部担当脱贫致富指挥部,基地建立网站对外吸引客源,协会负责协调安排食宿,里应外合,抱团发展。

目前,大井村76户有68户办起农家乐,其中包括村里6户贫困户。大井村已发展成为井冈山接待人数较多、规模较大且较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之一。来自北京、深圳、广西、湖南等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初高中学生,到大井村参加红色培训研学,通过“献一次花圈、穿一次红军服、住一次农家院、听一个红军故事、重走一次红军路、学唱一首红歌、做一次农活、自制一顿红军餐”的“八个一”的红色课程,深入体验红军生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红色研学旅行。

“村农家乐协会”对所有举办农家乐的农户会员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升级打造,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食宿标准,统一教学活动,统一费用结算。“村农家乐协会”的自治自律,既确保了红色研学旅行培训的规范和安全,又提升了农户自我管理水平,同时还提升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

近年来,大井村的红色研学旅行年接待量达6万人次以上,每户农家年收入3万—10万元不等。村里的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农家乐协会和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带动下,全部实现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