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云南建设中国最美省份的重要支撑

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云南建设中国最美省份的重要支撑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省进一步提出了“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省份”战略的定位,这就要求全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中国最美省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

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云南建设中国最美省份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化是要求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关系的文化,它是生态文明阶段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提倡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道德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人们行为的目标准则。培育生态文化的人文体系,就是要更新人类价值观念,建立人与环境特别是与森林的协调统一,实现人文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比工业文化,生态文化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一是系统观。系统观要求以系统的观点看待自然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然、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也需要依赖其他方面的有效调控。二是科学的发展观。发展不应该仅仅包含经济发展,还应该关注生态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注重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要求整个社会发展系统持续和协调地发展。三是健康消费观。健康的消费观要求从资本主义异化消费中解放出来,倡导消费应该符合生态要求,要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节约的资源观。生态文化主张地球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是无限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崇尚节约的资源观,反对资源浪费,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和资源的供需矛盾。五是平等观。生态文化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平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当代人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环境为代价,当代人之间也应该注重环境公平。

构建和培育生态文化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宣传,从不同层面和多种渠道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观,通过向公众介绍林业生态文化,使公众在思想观念上自觉尊重非人类的价值和利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对保护森林、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防止乱捕滥猎、乱挖滥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在全社会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氛围。其次,在经济发展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同促进。再次,要推动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使广大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不断认识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主张低碳消费和循环使用,主动转变消费观念。最后,通过加强生态公益产品供给,促进生态文化的形成。通过推进森林公园、森林康养中心、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林业生态公益产品的建设和管理,为公众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在“质”和“美”上下功夫,提高林业的景观价值,使公众在休闲过程中体悟自然、热爱自然,使生态文化自觉得到弘扬、生态道德广泛得到树立。(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省进一步提出了“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省份”战略的定位,这就要求全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中国最美省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云南省在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过程中除了坚持共性原则之外,更应该注重结合全省发展的实际,例如,加强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的创建、评选活动,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杨善洲、高德荣、李乡旺、石宏等林业生态领域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深度挖掘和广泛报道,并完善相关纪念设施,使全省形成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的人文精神氛围;充分依托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科普宣传和生态文化展览馆,挖掘和传承云南省民族生态文化;发挥云南省农林科研院校的作用,加强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的研究,通过支持相关教材编写与课程开设,注重林业人才的培养,使全省生态林业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