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管理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优化

物流管理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优化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确保外购货品的质量,进厂时的收货检验应由专职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及检查数量进行严格地检验。实践证明,首件检验的制度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工序质量的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志在工序控制图上。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检验部门可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质量监督,及时告警,防患于未然。

物流管理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优化

(一)质量检验概述

1.质量检验的相关概念

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叫作“实体”。实体可以是某产品(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某项活动(如服务)或过程,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叫作“产品”。产品包括服务、硬件、流体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叫作“质量”。这里的“需要”可以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和美学几个方面。这些需要用一组定量或定性的要求来表达,叫作“质量要求”,以使其能实现和检查。质量要求必须能完全反映用户指定的和潜在的需要。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质量特性的符合性的活动叫作“质量检验”。符合规定的要求称为“合格”,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称为“不合格”。

2.质量检验的作用

(1)质量检验的结论可作为产品验证及确认的依据。通过客观证据的提供和检查,来验明已符合规定的要求叫作“验证”。在产品开发及设计中,验证是指对某项活动结果的检查过程,以确定其对该项活动输入要求的符合性。在专门指定的使用场合,通过客观证据的提供和检查,来验证某产品已符合特定要求的过程称为“确认”。

(2)质量问题的预防及把关。例如,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元器件、半成品投入生产、装配;尽早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零、组、部件,避免成批不合格事件的发生;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等。

(3)通过检验,把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找到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在设计、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产品质量。

3.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实际的检验活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和完工检验。

(1)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是对外购货品的质量验证,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等入库的接收检验。为了确保外购货品的质量,进厂时的收货检验应由专职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及检查数量进行严格地检验。进货必须有合格证或其他合法证明,否则不予验收;供方的检验证明和检验记录应符合需方的要求,至少应包括影响货品可接受性的质量特性的检验数据。进货检验有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进货检验应在货品入库前或投产前进行,可以在供方处,也可以在需方处进行。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防止漏检或错检,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进货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检验人员应该做好检验记录,及时通知仓库收货。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应按照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办理退货或其他处置。

(2)工序检验

工序检验有时称为过程检验或阶段检验。工序检验的目的是在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因此,工序检验不仅要检验在制品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还要检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因素,以确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的受控状态。工序检验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剔除不合格品,还应看到工序检验在工序质量控制乃至在质量改进中的积极作用。工序检验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首件检验

所谓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实践证明,首件检验的制度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应由专职检验人员认可并打上规定的质量标记,并做好首件检验的记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首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工序质量的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志在工序控制图上。

③末件检验

末件检验是指主要靠模具、工装保证质量的零件加工场合,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的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末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

(3)完工检验(www.xing528.com)

完工检验又称最终检验,是全面考核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由于完工检验是供方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是供方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完工检验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规程进行,严格禁止不合格零件投入装配。对有检验合格标志的零件经确认后才准许装配。只有在程序中规定的各项活动已经圆满完成,以及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后,产品才能准许发出。

4.质量检验的职能

(1)质量把关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元器件不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2)预防质量问题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质量信息有助于提前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其不良后果的蔓延,防止其再度发生。

(3)对质量保证条件的监督质量检验部门按照质量法规及检验制度、文件的规定,不仅对直接产品进行检验,还要对保证生产质量的条件进行监督。

(4)主动反馈产品质量信息不仅被动地记录产品质量信息,还应主动地从质量信息中分析质量问题、质量动态、质量趋势,反馈给有关部门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决策依据。充分发挥质量检验部门在保证产品质量上的作用,是企业领导及质保体系领导的必要职责。首先要充分认识质量检验部门职能的重要性,对保证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检验部门可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质量监督,及时告警,防患于未然。可以反馈产品质量信息,为领导及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可以对质量问题进行预防及把关,降低不合格品带来的损失,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二)质量检验计划

质量检验计划是质量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企业新开发的产品投入生产时,对检验工作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的文件,它规定了产品投产后检验工作的措施、资源和活动。

由于产品的类别、品种和复杂程度差异很大,不可能给出一个检验计划的固定模式,只能提供基本内容作为参考:检验流程图;检验品用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检验指导书;测量和试验设备;人员调配、培训和资格认可;其他需做特殊安排的事项。

1.检验流程图

检验流程图是以产品的工艺路线为依据,把产品的检验程序以流程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应表示出检验活动的流程、检验点或检验站的设置、检验方式的选定以及其相互关系。

2.检验用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

由于质量缺陷对产品的适用性及后续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在检验计划中,需要对质量缺陷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并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

3.检验指导书

检验指导书是产品检验规程在某些重要检验环节上的细化。至于对哪些检验活动必须编制检验指导书,则应在产品检验计划中规定。一般对新产品的特有工序的检验作业或在工序质量控制计划中设置为关键质量特征的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4.人员的配置

新产品在试制过程中,或小批转大批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原有企业没有接触过的检验项目。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往往成为生产技术准备活动的薄弱环节,容易被忽视,以致新产品投产后造成被动与混乱。

5.测量试验设备的配置

检验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测量试验设备的配置。在检验计划中应对产品测量试验设备配置做出明确的规定,列出配置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