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及度量指标

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及度量指标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促进城市规模的理性增长,需要对城市效率的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之间可能呈倒U 型关系。(二)城市规模的度量最常用的城市规模的度量指标有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首位度、基尼系数等指标。而基尼系数恰好可以衡量区域城市规模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基尼系数G 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基尼系数更加着重于区域城市规模之间的差距比较,是城市规模分布度量的有效指标。

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及度量指标

(一)最优规模与城市效率

城市的作用在于使人口、企业和各种经济活动空间聚集,使人们凭借集中的市场、良好的服务,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各种技术人才、各种企业带来的资讯,形成溢出效应,这就是规模的作用,即规模效益、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城市的魅力之一。由于城市的聚集效应,城市经济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一方面,城市存在着一个内在增长的驱动力,即规模收益递增,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扮演着经济和商业中心的角色,追求效率是城市的首要目标,城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对于城市发展战略的决策和调整,也是衡量城市是否达到最优规模的重要指标。这里的城市效率是指广义的城市综合运行效率,它包含了狭义的仅指某个单一指标的效率,如劳动效率、经济效率、资源效率等,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规模过于膨胀会带来外部成本的上升,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人口密集导致城市交通、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加,生产环境恶化,从而成为城市规模扩大的障碍。为了促进城市规模的理性增长,需要对城市效率的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如赵可等认为城市用地扩张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与规模经济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集聚经济效益是企业与人口在城市集中的原因,推动了城市用地的扩张,改变了城市规模经济状态与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若用地扩张未使城市突破最优规模,则集聚经济效益大于外部成本,净收益增加,城市处于规模经济状态,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率;若城市扩张突破最优的城市规模,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政府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净收益下降,城市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具有较低的规模效率。因此,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之间可能呈倒U 型关系。[1]遗憾的是,目前讨论虽多,但大多是各侧重某一方面,或仅强调积极的一面,尚未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换言之,城市最优规模的真正机制尚处在探索之中。

(二)城市规模的度量(www.xing528.com)

最常用的城市规模的度量指标有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首位度基尼系数等指标。人口规模变动与土地规模变动最好保持同步,此时我们称之为人地协调的状态,反之要么意味着城市人口扩张过度,要么就是城市土地规模扩张过度,表明城市处于蔓延状态。福布斯中国自2004年开始推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旨在通过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创新指数这八项指标,从各个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寻找适合商业发展与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其中城市规模由各城市GDP 总量、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指标加权计算而得。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为了计算简化和易于理解的需要,杰斐逊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利用首位度来度量城市规模的缺陷是它无法反映整个区域城市规模的分布状况。而基尼系数恰好可以衡量区域城市规模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基尼系数G 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所有的城市人口规模都一样大时,G=0,这时城市体系中城市人口的规模分布达到了最大的分散程度;当城市体系的总人口都集中于一个城市,而其他城市却无人居住时,G=1。一般来讲,基尼系数越接近1,城市规模分布越集中;基尼系数越小,则城市规模分布越分散。基尼系数更加着重于区域城市规模之间的差距比较,是城市规模分布度量的有效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