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一体化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性指标主要考虑城乡协调能力,包括规划布局一体化、固定资产投入一体化、制度安排一体化等指标。如顾益康等把一个区域的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实力等因素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度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分析一个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与发展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析

大多文献是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主要从城乡差距的缩小、二元结构的破解、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等目的出发,围绕工农差距、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城乡公共投入差距、区域发展与规划等几个维度,从三农发展、城乡关系、政策要求等视角,兼顾结果性和过程性指标,来设计衡量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对一个区域的城乡一体化现实状况或推进情况进行评价。

(一)基于城乡一体化内涵的标志性因素

从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视角来看,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可以包括城乡专业化差距、生产率水平差距、商业化水平差距等。从破解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来看,评价指标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程度;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还应考虑城乡居民在生活质量差距、生活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某个时期的城乡一体化状况由多个标志性因素综合反映,反映为结果性指标,主要包括城乡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水平(如张国平,2015;李谨等,2017),有些学者还考虑了城乡生态环境(如董晓峰,2011)、城乡社会经济联系(曹萍,2005)、城乡居民基本权益等一体化因素。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性指标主要考虑城乡协调能力,包括规划布局一体化、固定资产投入一体化、制度安排一体化(顾益康等,2004)等指标。

(二)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机制(www.xing528.com)

为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有些学者在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中,兼顾结果性、过程性指标,甚至还加入了条件性指标。如顾益康等(2004)把一个区域的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实力等因素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度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分析一个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与发展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再如赵民等(2018)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是城市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辐射功能,并且城乡一体化的境界不应是消灭农村,乡村地域的主体功能应仍能得以保留和延续,基于此,除了缩小城乡差距类指标外,还增加了提升城市经济和城市功能类指标和发挥乡村地域功能类指标。[54]

(三)基于政策文件要求

还有部分学者参考了中央对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等的要求,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如参考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指标选择》和《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55]再如参考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六个一体化”[56]来构建指标体系,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方式的一体化。[57]还有学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理念的视角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58]

此外,在指标选择上,有些学者注重城乡差距的缩小或消除,只选取城乡比等相对指标,有些学者则兼顾了条件性指标或过程性,同时纳入了一些绝对指标。本章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与背景条件和过程相比,一个区域的城乡一体化状况是表征一体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反映城乡一体化背景条件或一体化过程的指标可以作为分析解释的依据,若纳入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容易使之缺乏针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