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是我国的学者,它源于我国典型的“二元社会”格局,因而对城乡一体化的论述也就围绕着城、乡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进行展开。又有学者从可持续发展和空间概念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具体而言,城乡一体化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程,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列主义理论提出,城乡的分离对立是阶级分化的结果,但是它的存在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未来的社会是实现城乡融合,而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及城乡进程来实现,城乡关系往往经历“无城乡差别——城乡分离——更高水平的均衡与融合”的新过程。

在城市学和城乡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乡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他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是我国的学者,它源于我国典型的“二元社会”格局,因而对城乡一体化的论述也就围绕着城、乡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进行展开。主要的看法: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通过分析经济发展规律,从城乡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出发,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无差别的境界,而是一种区域生态群落的合理分布,城乡一体化应是城市没有制度上的堡垒、乡村没有政策上的栅栏,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区域生态经济良性平衡系统的高境界”。又有学者从可持续发展和空间概念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www.xing528.com)

具体而言,城乡一体化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内涵。①体制的一体:打破城乡市场和空间的体制分治和要素分割的制度障碍,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融合;打破原来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人口隔离和不流动,创建一个城乡人口既有自由穿梭权利又有合理调控的人口管理机制。②经济的链接:根据城乡特点,在发展农村型产业(农业经营为主)和城市型产业(工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产业关联和链接。经济融合还表现在两种产业的经营同质性不断增强,有着趋同与相互依赖的特征。③社会的趋同:指破除“重城市、轻农村”“发展城市、掠夺农村”的想法,鼓励城乡生活方式的趋同、公共物品的享受公平。随着农业发展及农业劳动形式的变迁,农业工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人相近;交通通讯的改善,地域性群体的重组,也使传统的农村封闭式结构不复存在。④空间的融合: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安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基础设施衔接和配置一体化,在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合作、有序竞争、共享设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目标。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明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赖于科学的发展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加强政府对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统一城乡规划与管理势在必行;同时政府也要积极为城乡间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