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我国在国家层面引导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建立。(二)全面推进阶段约从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始十余年左右的时间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历了从研究部署到实质性启动,从少数试点到规模扩张、全面推进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除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外,地方层面各级各类的农业科技园区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升级版。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4]我国的农业科技园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5],主要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升级发展三个阶段,几个阶段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过渡期。

(一)试点建设阶段

约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国家试点,从盲目无序建设到政策制度引导规范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是其中一种主要形式。例如,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厦门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至1995年共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1995年,山东省建立了济南、潍坊等10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6]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的若干意见》,决定在部分省(区、市)开展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建设。随着各地农业科技园区数量规模的较快增长,也呈现出重复建设、盲目引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普遍性问题,亟待引导和规范。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抓紧建设科学园区,并制定扶植政策”;同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指出:“农业科技园区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2001年,科技部会同原农业部水利部等六部门成立了园区部际协调指导小组和联合办公室。2001年1月,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列为一项重大科技行动;4月,国务院印发《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7月,科技部印发《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方向、目标、重点和要求等关键内容。至此,我国在国家层面引导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建立。2001年9月,科技部会同原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山东寿光、浙江嘉兴等21个农业科技园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试点)”;为了引导各试点园区正确把握建设方向和重点,2001年10月,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的补充通知》;2002年5月,再次批准宁波慈溪青岛即墨等15个农业科技园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两批试点共包括36个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

(二)全面推进阶段

约从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始十余年左右的时间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历了从研究部署到实质性启动,从少数试点到规模扩张、全面推进的发展过程。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中提出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2006年10月,科技部印发《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07年5月,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十一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其中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发展建设80—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认定30—50个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2010年,科技部批准北京顺义天津滨海等27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2年,《“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一城两区百园”建设工程,其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目标是园区总数达到120个左右。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和任务要求,“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四个批次共18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至“十二五”期末已累计批准建设七批24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覆盖我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时期,除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外,地方层面各级各类的农业科技园区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三)升级发展阶段

约从“十二五”规划初期开始至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历了从提出更高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到实质性启动重点园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战略布局扩大、发展定位提高、路径模式拓展、园区载体升级。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升级版。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杨凌农科城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但此后十余年的时间中,我国国家层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直至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首次将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求之一。2012年,《“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作出全面推进“一城两区百园”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其中“一城两区”是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战略布局实现扩围升级。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的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同意科技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建议的请示》;10月,科技部印发《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明确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申报条件和建设流程。2019年11月,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分别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至此,我国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提速扩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自2001年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启动至2018年,科技部已先后批准了八批共27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覆盖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市、县、区(表15-1、表15-2);2019年10月,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已启动。自1997年至2019年,国务院共批复成立了4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我国共有省级、地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000多家。[7]我国《“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30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300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任务目标。(www.xing528.com)

表15-1 我国第一至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批准时间和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相关批准建设或验收结果通知等相关文件整理。

表15-2 我国第一至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地区分布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同表15-1。

表15-3 我国四大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园区官网信息或国务院批复文件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