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解析大都市带:多核心城市体系与城乡融合

深度解析大都市带:多核心城市体系与城乡融合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戈特曼在其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指标,指出大都市带是大都市区沿着特定的交通轴线集聚而成的多核心城市体系,产业高度集聚,城乡界线日渐模糊,城市地域相互蔓延,城市间有着密切的、多形式的相互联系,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超过250人每平方公里。

深度解析大都市带:多核心城市体系与城乡融合

megalopolis一词最早源于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沙半岛规划一个新的城邦,并希望能够发展成为希腊最大的城市,将之命名为“Megalopolis”,最终这一想象中的巨大城市并未建立起来(李仙德、宁越敏,2012)。20世纪时这一词汇在学术作品中出现,主要被盖迪斯和芒福德用来表示一个过于巨大而注定走向灭亡的城市,而戈特曼则用其定义一个巨大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区域,尤其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连绵区(伊丽莎白·贝金塔,2007)。

戈特曼1957年在其论文“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中,用megalopolis一词来形容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海地区,北起波士顿,南到华盛顿,以纽约为中心的一连串大都市区的空间聚合现象(图21-1)。戈特曼认为美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郊区化阶段以及美国社会进入汽车时代是推动美国大都市带形成的时代背景,随着高速公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区扩张蔓延到郊区甚至远郊区,尤其是位于交通走廊的大都市区,这种扩张趋势尤为明显(毕秀晶,2013)。大都市带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支配空间的形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大城市或大都市区,而是聚集了若干个大城市,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发生密切联系的一个多核心、多层次的巨大整体(顾朝林,2011),其经济活动主宰着国家经济、文化金融通信、贸易等方面的主要活动,甚至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

戈特曼在其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指标,指出大都市带是大都市区沿着特定的交通轴线集聚而成的多核心城市体系,产业高度集聚,城乡界线日渐模糊,城市地域相互蔓延,城市间有着密切的、多形式的相互联系,人口规模在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超过250人每平方公里(毕秀晶,2013)。1976年,戈特曼在进一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全球大都市带体系》一文,认为世界上有六个大都市带: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都市带;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④从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⑤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西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Gottmann,1978)。(www.xing528.com)

图21-1 美国东北海岸大城市连绵区

资料来源:戈特曼著,李浩、陈晓燕译,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