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外动力机制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析内部与外部驱动力的作用

内外动力机制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析内部与外部驱动力的作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作为一种力场,其最终表现为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目前,针对绿色矿山建设,国家和湖南省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二)外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是推动矿业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外部力量,包括来自法律的约束、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矿山企业应该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如环保责任、安全责任、资源利用责任等,推动了湖南省矿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内外动力机制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析内部与外部驱动力的作用

动力机制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概念,在系统动力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均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动力机制通常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来激发人的行动积极性。关于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很多,例如管理学常常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行为动机角度切入,通过激励实现目标最大化;而经济学则将动力机制理论运用到经济规则的制定上,希望在某种规则下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的目标达成一致,例如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就认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社会学研究则认为,机制是协调事务各部分合理运作的规则设计,机制存在的前提是事物的各部分已经实现存在,机制只是起到协调的作用。笔者将动力机制分成两部分解释:动力和机制设计。动力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机制设计的前提,良好的机制设计能够保障事物的合理运行,使动力作用最大化,其主要反映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作为一种力场,其最终表现为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一)内部驱动力

所谓内部驱动力是以企业为视角,指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绿色矿业的动力。企业作为追求利益的个体,利益诉求肯定是其发展绿色矿业的重要因素,只有有利可图,企业才会自觉、主动参与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去,自觉通过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来提高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目前,针对绿色矿山建设,国家和湖南省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奖励、补助措施。虽然在现有的专项优惠政策中,可以惠及绿色矿山建设(非专门为绿色矿山建设所设的)政策主要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13 年开始停止申报专项资金),以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资金,但是在推动企业贯彻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推动矿业结构调整,提高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

绿色矿业是矿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强调从地质勘探、矿山设计与建设,采选冶加工,到矿山闭坑后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全过程,按科学、低耗、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并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开发和经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链。显然,绿色矿业相较于传统矿业既注重环保,也注重综合利用和产业链的拓展,是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矿业提高了矿产品的勘察和开采能力,提高了矿产品的利用率,等量原矿可以析出更多精矿,同时也可以生产更多衍生品,产业链的延伸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当前,我省许多矿业企业的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粗放,而发展绿色矿业,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助于极大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在发展绿色矿业的过程中,搞好社群关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矿业社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矿业关注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从地壳开采更多矿产品,但是在矿业开发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矿业企业仅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而在各种关系中,处理好同矿业社区的关系又是关键。因为在矿业企业进行技术、市场方面竞争的同时,与矿业社区关系的处理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竞争点。中国的矿业社区建设起步较晚,而历史上矿山企业与矿山周围居民的矛盾由来已久。由于矿业企业漠视社会责任,只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一旦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机制,便不注重环境保护,不关心周边社区的弱势群体,社区利益便受到损害。而社区成员又无法转变其贫穷落后状况,当矿企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往往采用堵路、断电等手段达到目的,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同矿业社区形成良好的关系,也是矿业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考量,是企业内在驱动力的一种表现。

(二)外部驱动力(www.xing528.com)

外部驱动力是推动矿业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外部力量,包括来自法律的约束、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目前,在保障矿业经济绿色发展上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涉及矿产勘查、矿产开采、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税费、矿山安全、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对矿业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国家层面,能够对矿业企业进行约束,推动矿业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法律法规包括《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地方层面,湖南省出台了多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来约束矿业企业的行为,包括《湖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审查管理办法》《湖南省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矿产中介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违反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矿山企业应该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如环保责任、安全责任、资源利用责任等,推动了湖南省矿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除了法律约束机制外,正式制度下还有政府的矿业监管。矿业监管是地方政府通过矿业政策对地方矿山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设定和干预,以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采,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12]政府的矿业监管和法律约束一样,都是在体制机制上给矿业企业一种权威性的震慑,从而约束企业行为。虽然我国目前在矿业监管方面做得还不够,但是仍然具有涵盖国土资源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农林部门、安监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体系,每年通过定期检查、联合检查、突击检查、环境检测等方式对矿业企业进行监管。

社会监督也是促进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快、影响大,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甚至超过了政府。为了生存,任何企业组织都不能忽视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矿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旦矿业企业对环境造成一点破坏就有可能深处社会舆论的漩涡之中,影响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可能造成矿业企业破产。正是由于这种广泛的社会监督的存在,矿业企业在绿色矿山的建设上才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开展绿色生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监督的存在,使矿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不再是一种“企业行为”,而成为一种真正的“社会行为”,使矿山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矿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必需的,进而促进矿山企业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形成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以推动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也推动矿山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