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斯兰教派门宦在宁夏的演变历程

伊斯兰教派门宦在宁夏的演变历程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利益和权位的关系,门宦制度加深了伊斯兰教内部的演化,造成教派同门宦之间和各门宦之间时有矛盾冲突和斗争发生,使得伊斯兰教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哲赫忍耶是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各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地区很广的一派。

伊斯兰教派门宦在宁夏的演变历程

二、伊斯兰教派门宦在宁夏的演化

宁夏是我国回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区。回回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宁夏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其内部的教派与门宦比较复杂,大大小小的派别都属于逊尼派,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的2个主要教派,即格底目和依赫瓦尼派。

清初,当苏非派传人中国后,它渐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加之随着回族聚居区域封建经济的发展,于是逐渐形成了门宦制度[44]。在西北地区主要存在着4大门宦——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忍耶和库布忍耶。由于利益和权位的关系,门宦制度加深了伊斯兰教内部的演化,造成教派同门宦之间和各门宦之间时有矛盾冲突和斗争发生,使得伊斯兰教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化。[45]

宁夏地区旧属甘肃省管辖,伊斯兰教派和门宦基本上与甘肃省一脉相承,大同小异,主要可分为格迪目、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忍耶和伊赫瓦尼5个教派。它们在教义上同属于逊尼派,教律上均为哈乃斐学派。其中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忍耶教派为苏非派,还有库布忍耶教派(宁夏地区无此教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回族伊斯兰教的4大门宦。[46]

第一,“格迪目”,阿拉伯语为“古老”、“尊古”的意思,故被称为“老教”。因为这一教派重视“舍若阿提”(法定的干功),反对“比达尔提”(标新立异和独创之意),也被称为“特格里德”(因袭)派。又因为它对“妥若格提”(道路之意)只看作是一种副功,认为今世和后世是一个统一体,所以基本上又是一个人世派。这一教派传入中国的历史最为悠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教派关系主张中庸、调和,处理问题也比较宽容、灵活和顾全大局,所以它的发展长期不衰。宁夏属于这一教派的分布地区很广,以泾源、西吉、固原、同心、灵武、永宁、贺兰、平罗各县和吴忠市、银川市的部分城乡地区较为集中。

格迪目教派的教权组织形式,是单一的教坊制。所谓教坊,实际上就是一个清真寺。各教坊(即清真寺)自主管理,自行安排宗教活动,彼此之间互不干涉,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而且主持清真寺教务和开学阿訇实行聘请制。清真寺的一般事务管理,则另有民主选举产生的学董和乡老负责执行。所以,这个教派不可能存在门宦关系。后来虽然有一部分穆斯林从该教派中分化出去,参加了苏非教派所属的各个门宦,但格迪目教派并不敌视与已有分歧的教派,对于各教派中品学兼优的“贤者”都很尊敬。

第二,“虎夫耶”,阿拉伯语为“悄悄”、“隐藏”、“低”的意思。该教派主张念主的“迪克儿”词时,以低声念为最贵,故名。它虽然属于苏非派,但信仰和教乘修持与格迪目相同,也遵循哈乃斐的教律教法,所以有人也把这一派称为“老教”。它主张“闹中求静”,“在现世的繁华”中进行修持,也是入世派。

虎夫耶教内组织严密,等级分明,称创始人为“道祖太爷”,第一级掌教人称为“穆勒师德”(即导师),在世呼“老人家”,故世尊为“太爷”;经过特殊考验和培养的接班人称为“海里凡”(即替位人),由穆勒师德传授给他“依扎子”,即一枚传教的印章,此外还把自己的衣物和几件宗教用具相赠为凭,就可以合法升任本教区的穆勒师德而再传海里凡;次于海里凡一级的称”穆勒德”(徒弟、追随者)。

由于一位穆勒师德一般要传授5名左右海里凡,每个海里凡升任一个教区穆勒师德以后,又要传授几名海里凡,所以虎夫耶教派的分支越来越多,结果形成了约20多个支系的大大小小互不统属的门宦。

宁夏地区属于虎夫耶教派的门宦有:洪门(始传人洪海儒,道堂设在同心县洪岗子,教众主要分布于同心县、海原县和固原县北部)、鲜门(创传人鲜美珍,分化后在宁夏的一支第一辈太爷为鲜林园,道堂设在西吉县前岔,教众主要分布于西吉和固原2县交界地区)、通贵门(创传人马金贵,没有固定的行教区,常在银川市郊区和贺兰、永宁、平罗各地一些格迪目教派的穆斯林中传迪克儿)。

第三,“哲赫忍耶”,阿拉伯语为“公开”、“高扬”的意思,故又称为“高赞派”。它与虎夫耶相反,主要在念“迪克儿”时,高声“明扬正道”,故名。该派在创立初期,曾被花寺门宦指为“新教”。其实,它与虎夫耶的关系很密切,有许多共同之处,同属于乃格什板顶耶的苏非派别。

哲赫忍耶是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各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地区很广的一派。该教派的创始人是马明心,嘉庆后期始由灵州阿訇马达天继承教权,在金积堡设立道堂,教权开始实行世袭制。传至同治年间的马化龙时期,爆发了由他领导的大规模回民起义事件。后来,这一教派又分化为以马明心后代马元章为首的官川系统(北山派)和以马化龙后代马进西为首的灵州系统(南川派),共4个门宦。其在宁夏境内有沙沟门宦(教主马元章,道堂设在西吉县沙沟乡,继承人为马震武,教众分布于全区各市县)、板桥门宦(教主马进西,道堂设在吴忠市板桥乡,继承人先后为马腾霓和马腾霭,教众分布于吴忠、灵武、西吉和固原等地)。

第四,“嘎的忍耶”,原意为“大能者”。是西北回族伊斯兰教中进行道乘修持的一个苏非派别,相传是穆罕默德二十九世后裔花哲布都·董拉希传人中国。后演化为大拱北门宦、沙门门宦、阿门门宦,七门门宦、韭菜坪门宦和明月道堂。

嘎的忍耶教派以宁夏固原地区人数最多,主要几支是:韭菜坪门宦(安洪雄创,传教中心在海原县李俊乡韭菜坪)、七门(齐门)门宦(来源于经名叫“七什子”的马德明,教众较少,主要分布于固原县七营乡和同心县窑山乡等局部地区)、明月堂(河南籍皮毛商马仁甫所创,道堂在固原县三营乡,教众亦以本地河南籍穆斯林为主)。

第五,“伊赫瓦尼”,阿拉伯语为“兄弟”、“同教兄弟”和“按真主的意志结成的兄弟”的意思;又被称为“哎亥里逊乃”,意为尊经;“折底德”、“哈杜斯”,意为革新。所以该教派被称为“尊经派”和“革新派”。

伊赫瓦尼教派由马万福创建于清光绪年中,因主张“凭经行教”、“尊经革俗”,而被称为“新兴教派”。它最早于民国初年,由郭四高阿訇从青海传到吴忠,又由马俊成阿訇传到固原三营地区,均受到重重阻力,处境十分困难。后经著名阿訇、穆斯林学者虎嵩山等人的大力推动和努力工作,加之受到宁夏军阀马鸿逵的支持,使得该教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渐渐成长为宁夏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大教派。

【注释】

[1]幕少堂:《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四。

[2]《大清历朝实录》(光绪朝)卷五一五,台湾华联出版社1964年1月。

[3]资源委员会编:《宁夏省人文地理图志》(1936年油印本)。

[4]《甘肃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记》,载《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

[5]纪坤:《宁夏甘草药膏厂的变迁》,载《西北近代工业》,甘肃出版杜1984年12月。

[6]《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中国科技出版杜1991年9月出版。

[7]《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中国科技出版杜1991年9月出版。

[8]《边事研究》第3卷第6期。

[9]宁夏省地政局编:《宁夏新农政》(1935年10月印)。

[10]《宁夏新农政》;《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

[11]宁夏省地政局编:《宁夏省地政概况》(1940年印)。

[12]《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

[13]宁夏省地政局编:《宁夏新农政》(1935年10月印)。

[14]《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

[15]《宁夏科学技术志·大事记》。(www.xing528.com)

[16]李东岳:《马云亭先生年表》《现代西北》第2卷第6期1942年6月10日。

[17]吴忠礼编:《宁夏近代历史纪年》第186页。

[18]宁夏党史办、宁夏党校、宁夏档案馆:《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19]叶祖灏著:《宁夏纪要》第103页。南京正论出版社1947年6月版。

[20]《宁夏省政府工作报告》1935年4月份。

[21]《宁夏日报》1949年12月12日。

[22]《宁夏省政府公报》1936年1月,第59、60、61、62合期。

[23]《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教育篇”160页。

[24]《宁夏省政府公报》1936年第67、68、69合期。

[25]《十年来宁夏省述要》“教育篇”第十章。

[26]《宁夏省政府公报》1941年5月第132期。

[27]《宁夏省政府公报》1941年5月第132期。

[28]宁夏党史办、宁夏党校、宁夏档案馆合编:《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

[29]董成鹏:《宁夏出版报纸史话》,载《宁夏文史资料》第11期。

[30]董成鹏:《宁夏出版报纸史话》,载《宁夏文史资料》第11期。

[31]宁夏党史办、宁夏党校、宁夏档案馆合编:《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

[32]孙陈《宁夏〈贺兰日报〉从创刊到结束》,载《银川市文史资料》第1辑1983年10月。

[33]叶祖灏:《宁夏纪要》第109页。

[34]祁志彬:《宁夏秦剧史初探》,载《宁夏文史资料》第12期。

[35]《宁夏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记录》(1940年铅印本)。

[36]吴忠礼:《马鸿逵主修〈宁夏省通志〉告吹始末》(《宁夏史志研究》1986年第3期)。

[37]《宁夏省政府公报》第21~23页(1941年3月第130期)。

[38]《宁夏民国日报》1942年11月3日。

[39]王守礼:《边疆公教社会事业》第3页。台湾华明书局1965年8月再版。

[40]武慕安、李春达:《天主教简史及其罪恶活动》手稿,稿存在宁夏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

[41]《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四。

[42]《圣母圣心会来宁夏》无名氏手稿,稿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办。

[43]刘廷栋:《平罗县下营子宗教始末》,载《宁夏文史资料》合订本第二册。

[44]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3年1月版。

[45]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杜1983年1月版。

[46]参见勉维霖:《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